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俄罗斯人谈珍宝岛冲突 2005/08/14
  • 菲尔比和剑桥间谍帮2005/08/14
  • 苏联原子弹的代价:牺牲4.3万官兵2005/08/13
  • 令人震惊的普京女儿考上大学内幕2005/08/12
  • 俄占江东六十四屯的经过2005/08/12
  • 中俄边界问题的十个事实2005/08/12
  • 雅科夫大怒:“去你妈的阵痛”2005/08/11
  • 俄罗斯司法独立的情况和过程2005/08/10
  •  
    戈尔巴乔夫:民主的勇士,人民的英雄
    时间:2005/08/18 出处:
    红色帝国的倒塌是从戈尔巴乔夫开始的。不过到底是戈尔巴乔夫推翻了它,还是它一开始就注定要倒塌呢?

    从赫鲁晓夫开始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的领导人从未停止过对经济的改革,这种改革之所以贯彻始终是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弊病所引起。但改革却从未奏效,是苏联缺乏出色的经济学家吗?

    一、政治意识形态限制了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苏联从不缺乏优秀的经济学家,它所缺乏的是经济学家发挥的土壤。早在20世纪40年代未,苏联党政机关和经济理论界的一部分人针对国民建设中存在的弊病,提出了经济管理体制和产业结构的要求。代表人物为沃兹涅辛基,他积极主张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有些经济学家更是呼吁发展商品经济。这些建议在以后的经济建设中,包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证明了对活跃社会主义经济是极为有效的。然而当时政治意识形态下,“商品经济”意味着是来自资本主义社会的“邪恶”。在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的国度里,没有一丝的生存机会。对国家极好的建议反被视为离经叛道,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沃尔涅辛基等人被打成了“反党集团”,沃本人更是在1950年9月30日被枪决。同时,一大批有创见的理论工作者受到株连。这样一次的改革呼声就这样被镇压。

    赫鲁晓夫继续着经济改革的使命,然赫鲁晓夫冲动、盲目、自以为是、好大喜功的性格无法给苏联带来彻底的经济改革。他的改革带有明显的应急性、局部性、肤浅性。每年都有改革,但措施总是仓促出台,且矛盾丛生。问题发生后又草率变向,其好大喜功的更是使西伯利亚等的几万顷土地遭风蚀,以致造成粮食减产。

    然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之处主要还是思想上无法摆脱传统观念和僵化模式的束缚,无法从思想上明确提出科学的战略目标。也就无法破除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弊病。

    其后的勃列日涅夫掌政时期虽然是苏联经济最辉煌的时期。但恐怕也只是发挥的了斯大林模式的余热。自70年代后,发展速度开始了明显的下降。

    赫与勃这两代领导人都抛出自己对经济的改革,经济也曾经一度的短暂振兴,但政治意识形态始终限制着他们的改革。在理论上坚持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互不相容、截然对立的观点。所有的改革无非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修修补补,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希望把这种模式发挥出其极限的功能。极限的最后,必是经济发展速度的下降与经济的倒退。

    二、破除思想僵局、打破传统观念的戈氏改革

    戈尔巴乔夫认识到传统的观念不打破,所有的经济改革就是在死胡同里不断的兜圈。戈尔巴乔夫认为必须进行综合的根本性的改革,强调经济改革不能小修小补,而是要对旧的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战略要求的经济体制。

    他的改革措施主要如下:

    1、 调整全民所有制,不急于将集体经济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注意利用个体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作用。

    2、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探索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途径,正确认识商品货币关系对提高人们积极性和生产效率的巨大作用。

    3、 加强国家在宏观方面的领导,结束中央对下级部门的干预。

    4、 扩大企业自主权。

    5、 把部门经济管理与地区经济管理结合起来。

    6、 实现经济管理的全面民主化。

    7、 农业改革中,在生产队、生产组和家庭一级中推广承包与合同制。

    然则就是戈尔巴乔夫这已经打破传统的改革却依然不能扭转经济形势,1988年后,苏联的经济更是连年的滑坡,由低速增长变为负增长。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让人意外的发现其与中国邓小平在80年代到90年代推出的改革惊人的相似。直到今天我还无法弄明白这种破僵之举到底是苏联学习了中国,还是中国在学苏联。或是两大领导人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困局中找到了相同的答案。

    然而同样的做法,效果却存在天地般的差异。苏联的经济依旧一退再退,而中国的经济却出现了连续的腾飞。是造化弄人,还是天佑我国。

    不,不要忘了中国“改革”二字后还有“开放”两字。改革对中国经济有功,“开放”更是功不可没,或是居中了首功。经济的开放带给了中国什么样的好处?把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相融合。通过“开放”我们引进了外资;通过“开放”我们吸取了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吸取了先进的技术;通过“开放”外资成了我国经济成分的一部分,为我国的经济成分作了必要的补充。使国企、外企、民企在我国能充分合作又相互竞争,共同繁荣了我国的经济。

    而苏联却无法“开放”在东西对峙的格局中,在“冷战”政策的号令下,苏联无法“开放”。即使开放了,也不会有任何西方国家愿意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到苏联。西方国家在“冷战”中对苏联的敌对,使得苏联一直处于西方的围堵之下。这不仅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还包括在经济上。

    中国却是美苏对抗的得益者。美苏不止一次的希望拉拢中国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中国于其中充满艰险却又左右逢源。在中国八十年代经济开放后,美资便成为了中国外资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美国的接纳,使得中国更快的融入了世界的经济体系当中。

    在七八十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到九十年代更是成为不可阻挡的洪流。而苏联却只能被围堵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小圈子之内。这种小圈子的经济到了八九十年代却再也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就是为什么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三、从经济必革到政治改革

    许多人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的进程是为了消弥西方国家的敌意,不过苏联的政治民主化并非从戈尔巴乔夫开始的,只是戈尔巴乔夫进行得更加彻底与实质。

    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强调发展“直接民主”。宪法规定凡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应直接提交全民讨论和全民公决。如宪法草案和五年计划及其他重要的法律草案都提交全民讨论。但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终身制、干部的委任制、以党代政、党政不分、个人专权依旧存在的年代。这些民主化的改革只是一个幌子。也就无法利用民主化来完善苏联的政治体制。

    戈尔巴乔夫以自己的魄力踏出了民主化改革的第一步。初步的改革措施主要如下:

    1、 完善人民代表制度和加强苏维埃选举制度的民主化。

    2、 扩大各种职务的选举制与征选制。

    3、 提高工会、共青团、各创作协会、志愿协会及其他组织的作用。扩大它们对国家决策机关的制约作用。通过有效地运用直接民主的各种形式使公民越来越充分直接地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逐步形成步从“为人民管理”过渡到“由人民自己管理”。

    4、 强调政治公开性原则,指出不公开就不可能有民主。

    在一个长期处于极权专制的社会中提出如此种种的改革,其间来自各方改革的阻力可想而知。而戈尔巴乔夫作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的特殊身份使得他能把自己的民主理念理进行下去。他处在权力的顶峰,却走在了改革的前头。而这种改革是以消弱和制约其本身的权力为目的的。

    在压力之下,在改革重重阻力之下。戈尔巴乔夫没有退却,而是以更强有力的推动改革。1987年1月17日苏共中央全会通过《苏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党的干部政策的决定》,强调就是要粉碎阻碍前进的机制。这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政治改革在整个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以政治改革为经济改革开拓前进道路。

    此后一段时间,他把民主化与公开化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此外,重新审理不同政见者案件,到1987年已有140不同政见者获释。

    在苏联长期的专制下,人民早已成为唯唯诺诺的奴仆。戈尔巴乔夫做出了新的举措:教会人民使用民主权力。

    1987年11月2日戈尔巴乔夫在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作了《十月革命与改革:革命在继续》的长篇报告。报告指出,当前的任务是建立一个真正灵活的可靠民主机制和培养群众现代化的政治素质,学会在民主条件下生活。扩大和巩固人的权利,使社会主义真正成为服务于人和使人更加高尚的人道主义制度。

    他同时指出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警剔有人利用困难诋毁改革,同时要抵制那种不顾条件许可一味要求加快改革的压力。

    可惜改革的后来使到戈尔巴乔夫的两种担心都出现了。领导层分为了“传统派”(顽固派)与激进派。而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主流即信奉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反而成了“中间派”。

    形势已不在戈尔巴乔夫的掌控之下。(后续如何且看第二篇)

    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断送了伟大的苏联。是的,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就没有那场从经济到政治的深刻改革。而如果戈尔巴乔夫不是苏共中央总书记的特殊身份他也无法推行那样的改革,因任何人想在极权社会挑战极权都接近不可能。

    戈尔巴乔夫没有象以往领导人一样为自己塑造一个偶像光环。所以乃至今天,俄罗斯不理解他的人还是咒骂他。只是他们忘了,这些都是戈尔巴乔夫给予他们的权力。让他们至少还懂得了咒骂,也许是戈尔巴乔夫的追求之一。

    民主的勇士,得益者永远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华盛顿为了民主放弃本可获得的王位。丘吉尔二战后的败选却坦然就出:“这就是我们的追求”。戈尔巴乔夫让人民懂得反抗与追求只能流落他乡。

    原本这所有的一切他们都可能在一念中扭转。

    戈尔巴乔夫第一次把民主放在社会主义的前面,提出了民主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民主。让人民感到这一次的民主是如此的亲近与真实。

    戈尔巴乔夫断送了苏联吗?难道苏联在旧体制的指引下会永远辉煌吗?不要忘了,苏联从来就只是政治与军事的强国,至于经济却一直重病缠身,屡施药石,却不得而治。

    医生尽全力治病,方法得当,却无力回天。最终病人死了,家属怒吼着要喊打医生。

    戈尔巴乔夫就是那个医生,病人便是苏联,吼叫着的却是某些还舍不得摘下大国光环的人们。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