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中国的石油地缘政治2005/08/17
  • 陕北民营石油案调查2005/08/17
  • 中石化国际市场大抛原油造国内油荒2005/08/17
  • 成品油猛涨的真正原因2005/08/15
  • 石油地缘政治与中国未来发展的前景2005/08/13
  • 下周一原油期货价格可能达60美元2005/06/18
  • 美欧中东购油果真有“内部价”!2005/06/11
  • 中日东海石油争论历史内幕2005/05/05
  •  
    中石化叹苦经 称卖一吨亏一吨
    时间:2005/08/18 出处:第一财经日报
      近日,伴随着国际油价突破每桶67美元的历史高位,中国市场上遭遇到了又一轮局部“油荒”的袭击。

      这次的重灾区是以广州、深圳为主的珠三角地区。据报道,目前广东已有相当一些地区出现“油荒”。针对这种情况,广东一部分加油站已经开始对车辆加油实行了限量供应的措施,很多加油站规定加油一次不得超过100元,甚至有的加油站要求一次加油不得超过50元。

      广州市经贸委表态支持了这种做法,适度对车辆实行“少量多次”方式供油,可以避免囤积炒作,尽量缓解供需矛盾,保持市场平稳供应。

      目前,市场关注“油荒”是否会向其他地区蔓延。市场担心,如果国际油价近期继续上行,在8月后期,如果供油出现缺口,长三角地区可能受到影响。江苏、浙江等地已有部门表示,要完成供油任务很艰巨。

      从公开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可以认为,此次“油荒”已经对部分群众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有关地方政府与两大石油巨头,事实上已经启动了紧急应对机制,来应对局部的“油荒”。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油荒”在社会上引发的关注和议论,比去年出现“油荒”时要大得多。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经历了两年的调整后,我们仍会在“油荒”面前失措?

      我们认为,有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认真反思与总结。

      一是国内石油市场的定价机制问题。国内石油定价一直未真正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参照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的市场价格来调整。政府按照三地价格制定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再在中准价上下8%的范围内浮动。由于国内定价滞后国际市场一个月,既不能及时反映出国际市场上的油价变化,体现市场的调节作用,又为国内在成品油市场上的操作提供了一个月的时滞。在这种机制下,一旦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攀升,便会立刻加剧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并进而加剧国内市场成品油短缺的情况。

      石油定价机制的改革本应是个较为从容的政策改革,但今年的高油价使得政策调整变得急迫起来。据媒体报道,日前,发改委价格司在北京召开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定价机制改革方案的特别会议,讨论石油和天然气的定价机制改革方案。从披露消息看,目前基本确定的改革主基调是以平稳为主,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微调。改革的步骤是逐步放开成品油定价权,从“滞后定价”逐步过渡到“实时定价”。目前得到较多肯定的一种方案是,缩短目前“一个月跟踪法”的时间跨度,改为两周跟踪法或者更短。这实际上是逐步向市场调节方式靠拢的办法。

      二是国内石油市场打破垄断的问题。此次“油荒”中,相当一部分舆论把矛头直指中石油与中石化两大巨头,认为它们基于企业市场利益,没有在成品油供应中尽到应有的责任。而中石油与中石化则表示冤枉,认为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严重倒挂的情况下,已经在炼油环节承受了很大的亏损,是在付出企业利益来保证市场供应。据媒体报道,中石化在长三角的分公司大叹苦经:“现在卖油,卖一吨亏一吨,因为我们承担了国家要求保供的责任,而油价又是国家统一定价,所以如果从企业盈利的角度来说,我们巴不得马上关门!”

      如何看待这种矛盾?我们认为,这是在国内石油市场垄断没有完全打破之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这里要做两点澄清:一是几大石油巨头整体上仍然盈利,出现亏损的只是炼油环节;二是必须承认,国内石油巨头依赖国家赋予它们的垄断地位,长期以来获利丰厚。它们既然享受了垄断的利益,那么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垄断责任。因此,即使目前成品油价格出现倒挂,炼油暂时出现亏损,它们也有义务来保证市场供应,这是垄断国企应该承担的“普遍服务”义务。

      在“油荒”问题的背后,反映了中国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障碍,也反映了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必经的制度磨合。最终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之路还在于打破垄断,增加竞争,深化中国的市场化改革。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