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朝日电视激辩「中日热点大交锋」
|
时间:2005/08/15 出处: |
由日本朝日电视主动挑战的「中日热点大交锋」在香港凤凰卫视进行,双方辩手就目前两国关注的参拜靖国神社、反省战争、历史教科书、政冷经热、东海油气之争等话题展开激辩。中方攻势凌厉,日方以守为攻,双方越辩越明。
在中国和日本关系处于僵局之时,八月九日香港凤凰卫视与日本朝日电视在香港举行了一场思想交锋擂台赛「破局之辩──中日热点大交锋」,中日双方的辩手就目前两国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辩论。这场名为「破局之辩」的时事辩论会特别节目,主要围绕参拜靖国神社、如何反省战争、日本教科书、现实的政冷经热、东海油气之争等话题展开论战。辩论会场还采取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与观众互动,引发热烈反响。 该辩论会由日本朝日电视主动挑战,他们派出两位在日本颇具影响力的评论员:日本着名时事节目主持人田原总一郎、曾任首相助理的着名外交家冈本行夫。凤凰卫视则以资深「知日型」学者阵容应战,派出国际问题专家何亮亮和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冯昭奎与日本对决。 日本朝日电视「周日时政论坛」制作人铃木裕美子说,田原总一郎对日本战后历史和中日关系都十分关心。今年正值二战结束六十周年,他认为这正是重新审视战后历史的好机会,那么能不能做一个特别节目,做平时不能做的事?因此,就构想出这场特殊的辩论会。 本次辩论会主持人、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制片人黄海波曾留学日本,他说中日辩论会就是提供一个平台,希望双方都说真心话,在第一时间让观众能了解这些言论。四位辩手参加辩论会也都带着这样一种期待,在各个问题上畅所欲言。 日方辩手承认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日本人本身对于它也是感到非常羞耻,我们都是在深刻进行反省,这是一个事实」。对于参拜靖国神社,两位日本辩手主要从日本自身文化传统的角度来解释。冈本行夫认为:「其实我本人也去靖国神社参拜,因为有二百四十万普通日本士兵在那里被祭祀,包括我叔父也在那里被祭祀。现在去参拜是个自然的感情,但是我对于参拜的大殿是这么说的,我不是为战争领导人而说的,我想小泉首相的想法也是一样的。」田原总一郎认为小泉去参拜,就是为了不再打仗。
参拜靖国神社是内政?
冯昭奎就此指出,「冈本同意参拜我可以理解,但小泉是以日本领导人身份去(参拜)的」,「中国的领导人把日本军队和广大日本人民区分开来,我把它叫做区别论,而小泉的参拜等于是否定了这样一个区别论,动摇这个区别论,等于是把日本人民不加区别都看成是日本鬼子……美国的博物馆展出了轰炸广岛的飞机,结果去参观的日本人提出抗议,他并不把这个事情看成是美国的内政,所以战争是国与国的事情,不能说成百分之百是国内的问题,是国内的文化,我觉这样是不合适的」。 对于历史教科书,两位日本学者的观点很鲜明。冈本行夫认为,日本人所做的事情不是进入而是侵略,而政府也是承认的,包括村山富市、小泉纯一郎都是这么承认的,日本正在反省,在日本的中学和高中都有二十六种教科书,都写的是侵略,采用扶桑社教科书的学校在日本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比例。 何亮亮主张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历史教科书,「应该由中日两国的学者在一种平静的气氛中深入探究历史的真相,并且把这个真相告诉中国人民,也告诉日本人民」,但是在日本也有一种倾向,就是《大东亚圣战》这本书,要么就是有一些右翼的人士否定南京大屠杀,比如说南京大屠杀死的没有三十万人。他没有注意罪行的严重性,而只是在说死的人没有你说的死的那么多,这样的话实际上就是严重地淡化罪行,这样的人在日本不是很多,但是也有。 冯昭奎认为,历史问题恰恰像有些日本华人学者说的,只有中日关系发展,历史问题才能解决,而不是只有解决了历史问题,中日关系才能够发展。冯昭奎说:「历史问题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中日之间还有其他重大的、现实的战略性的问题,需要进行对话、进行商讨,结果两个领导人一见面,五十分钟里面有四十分钟讲历史,还有多少时间来讨论其他重要问题?」 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难解难分,现实的政经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在几年前就提出政冷经热的冯昭奎认为,凡是能够绕得过靖国神社的关系都是比较热或者热的,而绕不过靖国神社的关系就是比较冷,所以他形容当前的中日关系就像一条河流,河流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顽固的石头,尽管它挡着河流流动,但是河流绕过它还是继续向前奔。对此田原总一郎认为中国这边的看法稍微有一点误会,日本的自民党和政治家们非常重视中日政党的交流,只是现在进行得不好的是小泉纯一郎,大部分自民党都到中国来进行交流,所以他并不觉得政冷经热。 冈本行夫更坦率地表示,一个强大的中国对日本来说是有利的,日本和中国并不是一个竞争的关系,而是一个双赢的关系,双方都可以共用这个利益关系,「所有的人都是这么想的」,正因为如此,所以许多日本企业都到中国来投资,这些企业已经完全成为中国的法人,与中国形成一体,双方已经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了让中方了解日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冈本行夫还特别提出了日本对华经济援助(ODA)问题。冈本行夫说:「日本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希望贵方给予承认。中国人老是想着这只是借给我们的,我们将来还要还。其实不是这样的,从技术来说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无偿的很大的一个援助,百分之六十是无偿的,中国的能源、交通、城市生活的各种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建设。现在中国是富裕了,但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中国还是缺乏资金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基础设施固定资产中有百分之二十多都是日本援助的,因此日本为了中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两位中方学者认为恰恰是日本方面对经援有错误认识。冯昭奎觉得日本国民对这种经援有一种误解,以为这个是纯粹的援助,但是百分之九十都是中国人要还的,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一点五万亿日圆(约合一百三十五亿美元)还给日本了。 中日之间最现实的经济利益冲突莫过于东海油气之争。何亮亮批评日本大部分主流媒体在能源问题上采取了很强硬的立场,他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对日本国民起了负面的影响。日本两位学者显然与他们国内的主流声音不同,主张合作开发。冈本行夫说:「说到能源的问题,我说这句话日本人会不高兴,日本所主张的中间线、中国所主张的自然延伸应该把它搁置起来,这是能源的问题,我们一起合作来进行开发。中国如果一直烧煤的话对日本的环境也是不好的。」 在这次辩论中,冈本行夫、田原总一郎以及发起辩论的朝日电视都是日本国内对华比较友好的左翼,与日本右翼的激进观点迥然有别。为此,作为资深电视人、自由评论员的田原总一郎还经常遭受到右翼分子的骚扰。田原总一郎说:「日本治安是比较安全的,所以我不会被杀的。不管被怎么批判,不管有哪些右翼的宣传车来我不会被他们杀,我是报界的人我是会说的,我也在说。如果我被杀,如果我想说的不能说,那日本就危险了。另外对中国也有很多批判,但是日本的全部节目主持人他们都在说中日友好。」
要化解中日民间心结
辩论过程中双方都非常平静理性,不过,由于靖国神社、教科书、东海油田等问题的根结都在日本方面,日方两位辩手从日本的角度作了不少说明,因此整体来看,日方在辩论中以守为攻,只是在对华经援问题主动「出击」,希望获得中国方面的理解。 「破僵局,话不说不透;巧沟通,理不辩不明。」这样的辩论,在中国电视史上尚属首次,因此引起了华人社会和日本社会的关注。通过民间媒体的推动,双方面对面地去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和感受,这是化解中日心结、推动中日友好的重要渠道。中方辩手何亮亮说,破局之辩,「局」指的是中日关系陷入空前未有的僵局。辩论试图打破这僵局,当然这僵局不是一次辩论就能打破的,但至少是一个开端,一种新的尝试。(江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