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位》8月封面:哈耶克为什么这样红?
|
时间:2005/08/11 出处: |
文/萧武 如果有人说:过去的这十年里,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大部分人的心都被哈耶克勾走了。我觉得这是一句诚实的话,事实确实如此。从法学到经济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任何地方都可以见到哈耶克那种艰涩(他本身就艰涩,有些翻译似乎不怎么样,所以读来仍然让人倍感吃力)的文章。虽然国内目前还没有听到“哈耶克全集”即将出版的消息,但是,他的几乎所有著作都已有了中译本——至少是大部分。哈耶克研究领域涌现出的专家之多、之快在历史上都十分罕见。据一位学者接受采访时说,他们组织人翻译的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在全国卖出了5万册之多。因此,把中国学术史上的1990年代称为“哈耶克时代”当不为过。 为什么中国学术史上会出现一个哈耶克时代? 1930年代,哈耶克放弃了自己在奥地利刚才取得的教职,去了英国任教,随后的60年里,他先后在美国、德国转战,寻找机会兜售他的思想。但是,他要兜售的不是他作为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经济学思想,而是他的社会理论,还有他的原教旨市场自由主义观点。 他在经济学领域里引起关注的第一次发言就是他对凯恩斯的批评。因此,他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凯恩斯的反对者。他对凯恩斯的批评主要不在于对货币理论的看法,而在于他坚决的反对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即使到了老年,他也坚定的认为,国家不应该有任何作为,市场会把一切都“搞掂”。如果说这样的观点还不能被称之为索罗斯所谓的“市场原教旨主义”,那就只能说索罗斯发明的这个词语没有任何意义。 在索罗斯看来,不是他自己要故意“使坏”,搞金融投机,而是市场本身就是存在缺陷的,因此,过多的放任市场的无目的力量,势必引起经济危机。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宏观上缺乏有效的配合、存在不理性的恶意竞争,因此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和苏联建国后取得的成就使西方的人们看到了国家控制下的经济增长的潜力,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红遍了全世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国家干预造就的繁荣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事实证明,正如哈耶克所言,国家不可能获得所有的信息,不可能做出一个最科学的方案,总会有漏洞,因此,全能主义经济模式迟早都会崩溃。1989年和1991年分别发生在东欧和苏联的事情证明了这一点。全能国家崩溃了,国家干预保证经济快速增长成了一个人见人厌的老神话。强调市场自发调节并以一种几近膜拜的心态去信任市场的时代到来了。这样的时代里,哈耶克理所当然的成了无数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偶像——“人神”。 因此,哈耶克的兴起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复辟。他推翻了以前被奉为正统的自由主义理论谱系,把早已被埋藏在历史深处的古典自由主义从垃圾堆里挖了出来,供上神案,带领着他在朝圣山学社的那帮追随者虔诚叩拜。1969年第一次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几乎一半的获得者都多少与朝圣山学社有关系,作为学社的“精神领袖”,哈耶克不想红都不行。 据说,哈耶克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创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对于西方而言,大概是“后自由主义时代”;而对中国来说,则是“后计划经济时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结束已经20多年了,为什么哈耶克直到最近的十年才红火起来?而且,为什么2000年以后特别热? 这就需要注意到中国这十年来发生的变化。1992年以后,中国的市场开发速度明显加快,价格闯关取得成功,国家对经济领域的干预明显减少,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志的票证退出流通领域,大批的私营企业崛起并取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市场经济的地位确立下来以后,对市场社会的讨论也明显增多,自由主义社会理论应时而起。当然,不可能说这个时代就是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时代,毕竟,无论如何,我们的身边都还存在着太多的计划经济残余,各种各样的干预也无法避免。因此,“社会转型期”不是一个无所指示的短语,它的一个基本的内涵就是,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社会仍然处在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变过程中——或许,这个过程还要持续更长的时间也说不定。 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需要一种既能撕碎计划经济模式的纠缠又能树立人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心的理论来安慰那些内心的紧张。毫无疑问,对于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追新求变的中国人来说,18、19世纪的那些古典自由主义理论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对于今天已经缺乏相应的指导意义了,人们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哈耶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从未向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的势力妥协过,主要是著述也集中在对计划经济和全能主义国家的批判上。而且,区域经济的成长也使相对比较成熟的地区要求在经济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他们和私营企业一样迫切的需要一种“自己的理论”。 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形成总是与现实的变化紧密关联。哈耶克今天在中国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术流派,而是一个广义上的意识形态,它几乎“统治”了相当多的人的思想。而它的形成正是这些年中国的现实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有人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还将发生更加巨大的变化,而其中之一就是即使已经萎缩了的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权利也还是要进一步萎缩。也许,其中的推动力之一就是哈耶克对中国发生的广泛影响? 因此,哈耶克在中国的走红更多的不是因为他艰涩的文风和那些“宏大叙事”般的理论体系,而是因为现实的需要。“江山代有‘主义’出,各领风骚不几年”,哈耶克之后会是谁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