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李镇涛给和菜头的公开信2005/08/09
  • 和菜头:谈谈李镇涛现象2005/08/08
  • google急征全国代理出乱拳2005/08/08
  • 百度智斗GOOGLE 2005/08/08
  • 华为83亿洽购英国电讯巨头马可尼2005/08/08
  • 李镇涛:我会第一个吃掉云南菜头2005/08/07
  • 百度上市 新浪禁声2005/08/07
  • “QQ之父”马化腾财富神话2005/08/07
  •  
    警惕高端公关,自发保卫Google!
    时间:2005/08/09 出处:
    文/红心杀手

    百度上市,一路狂涨,本来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件盛事。但是空气中飘来不安的气息,却让人高兴不起来。

    先是《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百度冲刺纳斯达克幕后故事:智斗GOOGLE》,为BAIDU大唱赞歌,这倒也无所谓,中国媒体本来就是“喉舌”命,不给这个按摩,就给那个敲背。媒体中人,表扬是一种美德。

    但是,《南方周末》不该拿Google来说事。我懒得引用这篇文章,浪费字节,文章大意是:BAIDU自2002年奋起直追,终于在2003年超过Google。施密特如意算盘是把百度收入帐下,没想到李彦宏摆下迷魂阵,Google失算云云。

    网龄长于3年的网民都知道,2002年多事之秋,中文搜索引擎领域究竟发生了什么。彼时,坊间盛传,BAIDU起了一定作用。小道消息,不足为信。但BAIDU恰恰自这个时候异军突起,却是不争的事实。

    此后,也许是考虑到“历史潮流,浩浩汤汤”,Google又可以用了。但是网页快照,却一直无法访问。而且,一旦网民不慎利用GOOGLE搜索了“敏感词汇”,Google就会莫名其妙中断服务。

    百度也是个很不错的特色搜索引擎,MP3搜索是其一大特色,贴吧较之GOOGLE承袭的古老的USENET,也比较符合年轻网民的习惯。虽然,BAIDU搜索结果广告较多,信息一遍倒,正面舆论做得很大很强,让BAIDU广受诟病。但考虑到国内舆论环境,也不能对BAIDU像GOOGLE一样要求。MSN来中国,还不得不过滤敏感词汇呢。

    北京街头以杀人放火强奸为永恒主题的《法制晚报》,最近登了一篇文章。大呼小叫地报告说:GOOGLE地图搜出了中南海,并采访了东北地质学院测绘系的唐万里教授,唐说:“这是很典型的军用卫星地面成像……”一旦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将是很危险的。另一位保卫人士,则说:“这是典型的军事机密。”

    此文一出,各地报纸纷纷转载,连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也做了一番拷贝、粘贴。

    GOOGLE北京地图已经出来近两个月了,且不说《法制晚报》是不是“新晚报吧?”,这篇报道的误导性是很明显的。GOOGLE地图,虽然采用卫星拍摄技术,但有一个原则:照片拍摄完,三年后公布

    GOOGLE地图,对国家安全,公民安危构成的威胁,并不比国家地图出版社的正式出版物更大。道理很简单,如果威胁来自于外国,外国军队不至于寒碜到用GOOGLE地图来导航吧?如果威胁来自于潜藏的“恐怖分子”,火车站叫卖的任何一张城市地图都可以发挥同等作用。

    公平地说,《法制晚报》也做了一点平衡报道,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的一位副处长,说:“不泄密”但这个不泄密指的是国内出版的卫星地图,另一位专家则说,“还没有听说国际上有相关的规定或者公约限制把卫星影像放到网上,随着技术的进步,限制起来很难,尤其是限制国外的网站。”

    专家说了半天,其实都谈到了,“国外网站不好限制”这个话题。如果这么说,那也太贬低我国信息安全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了。

    号称新锐不够还最新锐的《新周刊》,第208期,登了一篇《GOOGLE邪恶帝国的降临?》,国内媒体标题中滥用“?”,已经成一大通病。其实,有多少编辑记者恨不能把“?”变成“!”。一张希特勒式的漫画,臂章上写着“GOOGLE”,可谓触目惊心!

    作为网民来说,这个臂章上本来应该写上好多其他的名字,唯独不该写GOOGLE。GOOGLE涉嫌构建邪恶帝国的报道,可以看到纽约时报、CNET以及某些公司的公关稿的影子。《新周刊》把几种信息来源掺和在一起,客观上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

    GOOGLE会不会侵犯隐私?这跟询问宾馆房间里会不会安装摄像头一样。一切都有可能,但法律和公司道德会约束它。GOOGLE的信条是“不作恶”,我们口号听得太多了,可以不必理会它。但常识告诉我们,GOOGLE作为一个网络服务商,如果侵犯人隐私的话,其可能性肯定比不上制造芯片的INTEL和操作系统的MS更大。

    再者说了,如果不作恶就可以赚很多很多钱,谁会选择做恶呢?

    至于GOOGLE计划把全球图书馆的内容放到网上搜索,本身是一种网络开源精神的体现,跟一些保守的版权保护法规有冲突,但无论如何不可能跟邪恶沾上边啊!

    《新周刊》这篇文章的用意太明显了,最后一段《GOOGLE的中国疑问》里面用了大量失实和误导性的语言!什么“封杀中国网站事件”,“关于GOOGLE的危害论已经在民间流传”,“普遍的担忧”……最后,居然厚颜无耻地直接表扬起百度来,还拿早已被百度公关的凤凰卫视说事。唉,还是把新周刊自己创造的一个词送给它自己:贱文化!

    这些报道的出台,但愿抖出于偶然。不过,有一点必然是可以预见的,随着BAIDU的财大气粗,越来越多的赞歌将送给百度,越来越多的矛头会指向GOOGLE。

    百度跟我并无仇恨,GOOGLE对我并无恩宠,我喜欢GOOGLE是因为它好玩好用,它把互联网的自由共享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眼看着冒出如许多的GOOGLE的负面报道,我只想代表同样喜欢GOOGLE的人说:让我们在内心自发地保卫GOOGLE。(原载:禁止说禁止--barbar.cn)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