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牺牲之谜
|
时间:2005/08/09 出处: |
1876年5月27日,何叔衡出生在湖南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母亲在叔衡5岁时便去世了。何叔衡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弟弟。1902年7月何叔衡遵从父命,到县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秀才,是年26岁,县政府让他去管钱粮,他不干,断然回乡种地兼教私塾。1898年,何叔衡与袁少娥结为夫妻,夫妻感情笃厚,生有二男三女,二男夭折。大女儿实懿,留在家中照顾妻子的生活。二女儿实山,三女儿实嗣,在何叔衡的影响下先后参加了革命。
“一大”最年长的代表
1909年,何叔衡受聘于新式的云山高等小学堂,他开始大量阅读外界新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率先剪去头上的辫子,还动员周围的男人剪辫、女人放脚。1913年春,已37岁的何叔衡到长沙报考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成为该校年纪最大的学生;第二年第四师范学校并入第一师范学校,在那里他与比自己小17岁的毛泽东结为挚友。后来他到长沙市内的中学任教,还担任省通俗教育馆馆长。1918年,毛泽东发起组织了新民学会,何叔衡成为学会中年龄最大的成员,毛泽东对何叔衡的评价是“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的1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有28岁的毛泽东,另外一位便是45岁的何叔衡,何叔衡是当时13名代表中的年长者。 中共“一大”后,何叔衡回到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为了掩护革命活动,他与毛泽东又发起成立了湖南自修大学,后来学校被军阀查封,何叔衡又建立了湘江学校并担任校长。北伐军占领长沙后,何叔衡担任《民报》馆长职务,还在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工作。 警察局里妙计逃脱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何叔衡经化装由湖南前往上海,被派到街头做宣传鼓动工作。当时国民党警察密探在街头到处抓人,何叔衡不会讲上海话,又不熟悉当地情况,很快便被捕了。在警察局审讯何叔衡时,审讯官认真端详了何叔衡后,觉得何根本不像是个革命者,穿着旧式读书人的长衫,一副学究模样,看上去既老又笨,迂腐气息极浓,不像是热血青年,就试探着问:“你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国民党吗?”何故意摇头晃脑,用抑扬顿挫地声音答道:“吾乃学者,岂能不知?共产党三民主义是也,国民党五权宪法是也!”随后何叔衡又讲起了《论语》,审讯官一听便把惊堂木一拍?熏让何快滚!何不紧不慢地走开了,随后审讯官又审问别人,当得知刚才放走的是何叔衡时,就派人去追,这时何叔衡早已不知去向了。 1928年,何叔衡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此时他已是50多岁的人了,仍然精通了俄文。1931年,何叔衡到达中央苏区中心瑞金。当时在中央根据地,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5人年龄较大,被人尊称为“五老”,后来何叔衡因反对极“左”的肃反政策,被诬为右倾并撤销了全部职务。1934年秋红军长征开始,何叔衡被组织决定留在中央苏区,帮助当地乡政府做动员工作。
小径村突围中牺牲
中央红军主力撤离瑞金后,留守在中央苏区的最高机关是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到1935年初,中央苏区的形势变得异常险恶,在这危急关头,中央分局开始做分散突围的准备工作,时任中央书记的项英派出数十人组成的便衣队,由邓子恢任队长,护送已花甲之年的何叔衡和病弱的瞿秋白,还有项英的妻子张亮等去闽西,再绕道去上海。 何叔衡一行人到达长汀县小金村后,只做了短暂停留又匆匆东进,越过汀江到永定县境内与红军游击队会合。长汀到永定有四五百里路程,并且山高路险,沿途国民党布满了层层碉堡,同时还派大批部队和保安团日夜进行搜山“清剿”。何叔衡、瞿秋白、邓子恢一行化装成贩卖香菇的客商和随行眷属,由中共福建省委选调人员沿途负责护送,他们白天藏在山洞里,只在夜晚才行军。经过几天的艰辛行军,他们冲破了敌人的层层封锁线,2月26日凌晨到达长汀濯田区露潭附近。 一条大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条河是闽西第一条大河汀江,当时天色已渐亮,他们必须赶在天大亮之前越过这条大河,然后找个地方藏起来,就这样他们相互搀扶着迅速渡过汀江,黎明时分到达水口镇附近的小径村。一夜的急行军使大家饥饿难忍,于是便动手做饭,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炊烟引起了当地地主“义勇队”对他们行踪的察觉,一场灾难在悄悄地逼近他们。 “义勇队”队长范连升立刻将情报报告给了驻扎在水口镇的福建地方保安十四团第二大队队长李玉。正巧保安团十四团团长钟绍葵率领5个中队也在此地宿营,钟绍葵得到报告后,立即下令围剿这支红军队伍,他们从三面包围过来,当时何叔衡他们刚刚端起饭碗,布置在村头的哨兵就与国民党交火了,数百名敌军沿着山路向村子扑过来。紧要关头,邓子恢组织大家快速突围,向村子对面的高山转移,他们还没有爬上山顶就发现山已被敌人包围,他们选择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突围,双方激战多时。何叔衡不愿连累大家,就对身边的邓子恢说:“子恢,我不能走了,我为苏维埃流最后一滴血。”当时何叔衡59岁。
何叔衡牺牲真相
关于何叔衡的牺牲史料上说法不一。1942年,谢觉哉在延安的《解放日报》发表《忆叔衡同志》一文中写道: 叔衡同志牺牲的地点是福建,时间是一九三四年冬或三五年春,怎样牺牲的?有两说:一说“叔衡同志被俘,在瑞金到汀州道上,叔衡同志反抗虎狼士兵的侮辱,不肯走,被杀死”;一说“被包围在山上,围者逼近了,特务员拖他走,叔衡同志说‘我不能走了,我为苏维埃流最后一滴血!掏出手枪自击而死’”。“为苏维埃流最后一滴血”,这话是和我说过的,且合乎叔衡同志“临危不乱”的果决精神。所以后一说是很可信的。 1952年,谢觉哉的《忆叔衡同志》一文被辑入《湖南革命烈士传》一书,谢觉哉又为此写了一个《补记》,称何叔衡同志殉难情况,现已查清楚。据邓子恢回忆,当时突围时,叔衡同志因为年纪大走不动,就说:“子恢!枪杀我吧!我不能走了,我为苏维埃流最后一滴血。”邓子恢要特务员架着他走。但走至一悬崖处,何叔衡趁特务员不注意,跳下悬崖。 这样关于何叔衡的死又有了第三种情况,即坠崖牺牲,是按照当时的目击人邓子恢的回忆而得,应该是最可信的,但邓子恢生前就此事的回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突围中,何叔衡同志跑不动,举枪自杀,未死;坠崖时又被敌机枪射中,壮烈牺牲,即坠崖同时遭枪击而死。 1962年4月,福建当地公安机关对直接参与当年抓捕工作的国民党福建地方保安十四团第二大队队长李玉进行审讯,李玉供称:水口之役后,据特务连的士兵报告,该团特务连代理连长曾起曾在山脚下发现一个老大,先搜他的身,发现有钞票,将钞票拿去后已离开几步要走,但一会儿又回头,把那个老大枪毙了。 这个老大指的就是何叔衡,据当时的知情人讲,何叔衡一行从江西出发时,每人发港币一百元,5个人的港币集中由何叔衡保管,曾起将何叔衡身上的款搜去后,恐怕别人知道此事,就杀人灭口。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为表彰该团俘获瞿秋白、周月霖等有功,嘉奖十万元,其中七万元被当时国民党福建军政部门扣了下来,该团只得到了三万元,按当时国民党福建省的规定,如果俘获三名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可得奖金四万五千元,由于曾起打死了何叔衡,所以只得到三万元,该团不少军官闲谈中说:“被曾起打掉了一万五千元。” 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曾起对杀害何叔衡的罪行供认不讳。并说:我们进至水稻田附近,发现一个死尸,我想搜他的身,不料重伤未死的红军,将我足抱住了,随同我的号兵熊辉,看势不佳,打了他一枪,我也打了一枪。……这个红军没有枪,仅有刀一把,米袋一个,内有钞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