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救救满族!救救满语!
|
时间:2005/08/06 出处: |
少数民族语言被称为“人类活化石”。据报载,全国会讲满语的人目前只有150人。张庆威是岫岩目前唯一通满语的满族人。
听说全国会讲满语的人只剩150个,张庆威不但没有惊诧,反而说真正会讲满语的人恐怕比这个数字还要少,现在对满语的保护应该是抢救性的了。
张庆威今年35岁,学满语20年。他祖上于康熙八年搬到岫岩,属于满族镶白旗,在当地的满族人中也是大家族,因此从小他就从奶奶那里学会了满语的发音。虽然如此,但从张庆威记事时他就知道当时已经没有人能够说全满语了,张庆威便立志学习满语,如今他不仅能够流利地说满语,而且可以读通“四大名著”等各类难度很大的满语典籍。
说起满语缘何走到今天,张庆威道出了其中缘由。当初清朝执政,满语曾经是个大语系,而正因如此,满族人与汉族人的接触非常密切,居住地也几乎在一起,所以逐渐被汉化。东北地区曾是满族人的发源地,但现在多数人都是从山东、河北等地迁徙过来的,东北的满族人也逐渐被汉化,满语自然随之逐渐失去自己的阵地。在教育方面,如今也没有专门的满语课,而同样作为少数民族语言的蒙古语和朝鲜语则比较幸运,很多高等学校设置了相关的选修课,而满语教学则是空白。
至于如何拯救满语,张庆威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岫岩作为满族自治县应该设立满语学科,并纳入考试中去。但现实情况却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升学率是第一位的,因此开设满语课对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有压力。
另外,抢救满语应该形成一种氛围。张庆威激动地说,应该利用岫岩的旅游优势,以满族特色旅游吸引游客,从而牵动当地人主动学满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张庆威说,随着媒体日益发达,如今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的冲击越来越大。因此,如果能在电视上设立满语节目段甚至是满语频道,借以宣传满族文化、满族历史,效果会更好。
张庆威说,现在有统计称少数民族语言每一两年就消失一种,满语现在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刻。语言可以把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如果语言消亡,那么历史只能由其他语言去传承,那无疑是可悲的。
实习生 崔宇 记者 朱玉龙
满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满语为满洲人所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是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一种竖直书写的拼音文字。
据满洲实录,1599年努尔哈赤欲将蒙古文字借来写满文。虽然两位顾问有反对,努儿哈赤仍然继续把蒙古文改为无圈点文字 (满: tongki fuka akuu hergen), 也称老满文。
北京紫禁城干清门上的汉-满两种文字的牌匾(左为中文,右为满文:罗马拼音:kiyan cing men)清代前期在新疆大多用满文发布诏、诰等,成为奏报、公文、教学、翻译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在中原,自康熙晚期开始已少有满文奏折。
清光绪九年(1884)新疆建省后,使用满语的人数达4万余人,其中除满族外,还包括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也使用满语。
满族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汉语,目前能够掌握满文的人已经很少,只有黑龙江省少数乡镇的老人和部分语言学专家还能使用这种语言。目前在黑龙江哈尔滨的黑龙江大学有满语研究所。不过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的语言文字实际上可以被视为满语,他们一直使用这种语言至20世纪中叶。目前生活在新疆的锡伯族人仍旧在进行锡伯文的教育,并出版有锡伯文的报纸。
满语有6个元音,19个辅音。元音分阳、阴、中三性,同性元音互相和谐,辅音也有和谐现象。满文主从复句比较发达。
很多满语词汇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中。 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的许多地名也是由满语的汉语音译而来。
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满语词汇 嘎哒(地方) 嘎拉哈(一种羊骨或猪骨游戏) 莫几(繁琐缓慢) 勒勒(说) 恩那(是、对、好) 饽饽(糕点) 个应(使反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