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谈朝鲜民族心理意识的变化
|
时间:2005/06/24 出处: |
眷恋日本与称赞满清的心理是相通的
- 南乡子 -
很多人指责台湾人不该眷恋日本,恋日情节是奴才情节。对此,我十分赞同,也 为有这类心态的台湾同胞感到悲哀。但光是指责,不找根源,恐怕台湾人不服, 也不会解决问题。
主席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上中下,台湾人是人,而且也是中国人,可为何台湾 人对日本很眷恋,而同为中国人的大陆人却很仇恨日本呢?
难道仅仅是日本统治得好这一外部因素吗?况且日本统治是否真的很好,还令人 生疑呢。有没有一种心理因素在作怪?也就是说,真正的根源是不是跟这种心理 因素有关?而同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否也有这一心理因素?
其实,只要想想至今为何仍有那麽多中国人称赞满清,痛骂明朝,不但盛赞“康 乾盛世”,还把投降满清、为满清征服同族的人们,把为满清献身的官员称做民 族英雄,谜底就不难揭开了。
满清统治者及其支撑基础满蒙,不但为夷狄异族,不但远比当时的明朝和中国人 落後,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经济生产方式乃至语言文字也与中国人相差甚远, 还大肆屠杀中国人,还把中国人视作家奴。可时至今日,中国人尚且如此盛赞满 清,尚且把异族统治者以及为其效劳、献身并因此获得异族统治者褒奖的人们, 如施琅、林则徐、关天培等异族政权的官员们奉为民族英雄,甚至还把那位在英 军尚未到达之前就屠杀中国人的满洲人海龄“都统”称为“中华英雄”。那麽, 一些台湾人只是眷恋眷恋日本,还没有歌颂“明治大帝”“昭和大帝”,还没有 把诸如松下石根等屠杀中国人的刽子手、甲级战犯们捧为民族英雄,可大陆的中 国人又为何很不理解,为何因此而大为恼怒,甚至骂本是同根生的那些台湾人为 日本走狗奴才呢?
况且日本的政治体制、文明程度不但比满清高多了,文化习俗上也跟中国人较近 ,还声称跟中国人同文同种。日本各地至今还有徐福墓。中国史籍中也有诸如徐 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的记载。日本也没有大肆屠杀台湾人,反而把原本 连满清都嫌弃的“化外之地”变成了近代开化地区。兴修水利、兴办交通,让大 片荒地变成了良田。还杜绝了曾蔓延岛内的鸦片,基本扫除了文盲。三十年代国 民政府派到台湾考察的代表团,也惊叹于台湾的变化。
如果说台湾人眷恋日本是奴性太重,那我们盛赞满清,还把为满清屠杀中国人、 为满清效劳的满清官员称做民族英雄,又是什麽性“太重”呢?
我想,症结可能就在于我们中国人太缺少民族主义意识而太多“世界主义意识” 。即便是征服自己、奴役自己的异族,只要後来施了点“仁政”或者根本就没有 施仁政,仅仅是被它统治久了,就会生出一种眷恋它的感情来。而对同族呢,则 要求过甚。
比方说,把异族野蛮专制落後的政权视作自己的政权,把异族皇帝视作自己的皇 帝,并对此歌颂称赞的人们,不但对推翻满清後建立的民主共和政权大加鞭笞( 对本族政权的领袖们当然也不会去歌颂称赞),对满清之前的汉人王朝也是极力 贬低。对有点成就的王朝,就说该王朝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该王朝的皇帝身上有游 牧民族血统,或者千方百计地“考证”该王朝创始者本来就是“游牧民族”,例 如唐朝。如果实在找不到皇帝身上的异族血统,那就不客气了。例如,明朝是本 族王朝,不存在对汉人的民族歧视,当时的老百姓比较自由,文化生活比较丰富 、经济科技比较发达,政府官员也能直接批评皇帝,可不少国人却把它说得比异 族满清还要黑暗、专制。而对满清这个异族政权呢,尽管它用屠刀残忍地灭掉象 征我们民族精神、代表我们灿烂文明和中国形象的衣冠服饰,强迫我们祖先剃发 留猪尾巴变成了异族模样;尽管这个异族政权大兴文字狱,其规模范围时间乃至 残忍程度,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汉人王朝都无法与之相比;尽管这个异族政权大 肆篡改历史,使中国之人“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 气的人”因而丧失了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尽管这个异族政权又纵贪官污吏, 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是中国人日益穷困;尽管这个异族政权把神州大地弄得 万马齐喑,可不少国人却能视而不见,或即使见了,也要编出一套汉人王朝比它 更坏更糟糕的谎言来为它遮掩。在这些国人的心中,满清这个异族政权不但也是 汉人自己的王朝,而且依然是比汉人王朝强多了的伟大王朝,依然是中国历史上 最强盛,人民生活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伟大王朝。在这些 国人的心中,就连那些异族之君也远比汉人皇帝来得勤奋爱民!
同根的台湾人自然也不可能例外。例如,明明日本人严重歧视台湾人,甚至还禁 止台湾人娶日本女子为妻,禁止台湾人学政治、经济、法律等专业。日本帝国议 会里直到很後来,也没有几个台湾籍的议员。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充其量不过是 个农业地区。而後来的中国人政权,却没有了这种民族歧视,还让林洋港、李 登 辉等大批本省人身居要职。还把农业为主的台湾建成了亚洲的最发达地区之一, 还把台湾人民生活水准提升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准。可偏偏有不少台湾人认为中国 人的政权不如日本,还怀恋日据时代,还称血脉相连的本国人政权为外来政权!
既然同根生的台湾人有如此心态,那麽,如果当年日本战胜了中国,我们大陆人 也受日本统治,也成了“日本人”的话,今日的我们,会不会也有今日台湾人的 这种对日心态?那,我们还能责怪台湾人的恋日情节麽?每想到这些,就不寒而 栗。
不建立真正的民族国家观念,就很难改变这种有奶便是娘的心态。而要建立真正 的民族国家观念,就必须正确对待中国历史,决不能把征服自己、奴役自己的异 族伪政权当作自己的“正统国家”,决不能把征服者,刽子手们歌颂成民族英雄 ,决不能把为异族征服者效忠的人们歌颂成民族英雄,当然也不能用“主观上是 为异族,客观上是为人民”或“主观是为人民,只是客观结果有利于异族”等理 由来为这些为异族征服者效忠的人们开脱,来作为他们为“民族英雄”的理由。
这点,朝鲜人做得比较好。从前的朝鲜人不但没有什麽民族意识,反而以小中华 自居,还奉中国为其主。古代中国统治体系是皇帝及其朝廷为统治核心,中国人 聚居区,即人们通常说的“九州”为其直接统辖地区,是核心统治区域,通常为 郡县或府州(正式设置的府州)体制,而边疆民族杂居或多民族聚居区则为间接 统治的都护府体制以及藩属体制。对藩属地区,朝廷通过任命委派当地人担任国 王、有国王代朝廷行使统治权等方式进行统治。朝鲜在秦汉、三国、魏晋时代皆 为“九州”的一部分,即为中国人聚居区的直辖统治地区,後脱离直辖而成藩属 。作为臣属的标志,朝鲜国王必须要由中央王朝任命才可即位。朝鲜国王不得使 用皇帝才能使用的颜色、不得戴类似皇冠的帽子,不用说政府公文,民间的文书 也必须使用与华夏地区统一的年号。而外交权和军事权则直接由中央掌握(故朝 鲜只能保有极少的兵力)。作为臣属的象征,朝鲜不但定期朝贡,而当中央政府 的使者到朝鲜时,国王必须亲自到汉城城外的“承恩门”,跪着恭敬地迎接使者 。而且只有使者才能穿过“承恩门”进入城内,国王只能从别的门返回城内。朝 鲜的官办学堂和私塾当然只教授中国的历史。国名“朝鲜”也是中国皇帝决定的 。因为“朝鲜”就能让人们联想到中国人箕子所建的周朝诸侯国朝鲜,就能想到 箕子在朝鲜教化当地民众,也就是说中央政府之所以定“朝鲜”为其属国之国名 ,是希望其所委托管理当地的国王能像箕子那样教育当地人,希望朝鲜像箕子朝 鲜为周朝诸侯国一样,永远臣属中央政府。
而且从前的朝鲜人很脏(西洋人描述说朝鲜人总是穿着污迹斑斑的白色衣服)。 也很不团结,很懒惰。据说这是当年日本人歧视朝鲜人的原因之一。
二战後,南北朝鲜鉴于亡国还差点忘族的惨痛教训,在历史教科书上费了很大力 气。例如,编造自己只是跟华夏民族无关的“骑马民族後代”,且为世上最纯民 族的神话故事,尽管早在夫余人侵入朝鲜之前,朝鲜半岛就已经是种稻谷的农业 地区,日本的种植水稻技术大多也是经由朝鲜半岛传入。还歪曲史籍中关于南部 朝鲜人祖先即三韩人为中国人的记载。还把周朝诸侯国朝鲜(即箕子所建的朝鲜 )称作为外来的殖民政权而予以极力抹煞。金日成治下的朝鲜连箕子坟、箕子庙 都给铲平了。还把自汉武帝起长达四百年的直辖统治,也就是说朝鲜半岛人为中 国人的时代也称作被侵略、被殖民的时期。
现在的南北朝鲜还把朝鲜长期臣属于中国、接受中央政府统治的历史事实改写为 国与国之间对等交流的历史,浑然忘了不但国王即位需要中央政府批准,定太子 、封王后都要中央政府批准的事实。把臣属象征之一的朝贡说成是朝鲜是为了获 得实际经济利益而采取的一种巧妙的贸易手段,浑然忘了朝贡时朝鲜向中央政府 缴纳的巨额贡品,而中央政府作为还礼的下赐礼品,其价值不但不一定就超过贡 品价值,有时还以诸如问候皇帝的文章中有失礼之处为借口不下赐,还罚朝鲜的 款,等历史事实。
现在的朝鲜为了证明朝鲜民族是世界上最纯的民族,对来自中国的长期不断的移 民人口史,不是避而不提,就是极力歪曲。比方说,认为历史上虽有大量中国人 曾在朝鲜居住,但随着朝鲜的独立等原因,那些中国人都离开了。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当然,朝鲜和韩国更不会以朝鲜半岛也曾有倭人居住、倭人也是朝鲜最早的土著 之一的史料记载,不会以大和王朝和百济国“血肉相连”,不但共同抗击过高句 丽,还共同抗击过“大唐入侵”,以及日本天皇娶朝鲜人,因而後世天皇有朝鲜 人血统等等的史料记载为根据,去歌颂“日韩合邦”,即朝鲜和日本合并成了一 个统一国家的时代,更不会把日本天皇说成是统一日本和朝鲜的“民族英雄”。
另一方面,朝鲜极力宣传和夸大本民族的“悠久独立历史”以及“抗击外国入侵 的辉煌勇敢历史”,极力塑造本民族历史上的英雄,极力在其国民中树立一种朝 鲜民族一贯就是勇猛好武、聪明能干、不屈不挠、独立自强的民族形象。
结果就是现在的朝鲜/韩国了。今日朝鲜人/韩国人民族主义意识之强烈,已是众 所周知的事实,而今日朝鲜人/韩国人之团结以及清洁感,恐怕也没有几个亚洲国 家的国民能与之相比。在他们身上,确实是很难看到百年前朝鲜人的样子了。若 是不知其後变化的百年前的人们,看到今日的朝鲜人,恐怕会以为是另一个民族 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