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中国首次遇到境外驻军难题2005/06/06
  • 《深刻解析刘亚洲政委》不是我干的2005/06/01
  • 十大元帅十大将授衔内幕2005/05/26
  • 揭密美军超级黑客特种部队 2005/05/26
  • 毛泽东两弹决策内幕 2005/05/18
  • 我国核武器奠基人之一郭永怀2005/05/14
  • “10发10中”的奇迹是怎么发生的2005/05/12
  • 中印两国军事能力真实对比2005/05/06
  •  
    60-70年代中国陆军的情况
    时间:2005/06/11 出处:
      这篇文章是2年前(2003年初)我在舰船知识论坛写的一篇旧文,当时就这个题目展开的文章,我随后写了很多,这个命题我总共写了大约6-7万字的样子,这是首篇。这两年,我又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但是一直没有系统的补充和改写这个命题,也许时机合适,会出一本关于冷战时代中国军队整体势态的书吧,可能在大陆出版的机会并不大。这里先将以前的冷饭端出来,大家将就着先批判一下。
      
      -----正文:
      
      自从1958年中国军队员额缩减到237万人,1962年之后,由于东南沿海危机,中印武装冲突,越南战争升级,中苏分裂爆发武装冲突等。1962年中央决定整军备战。到1965年军队员额就到了500万人了,我参阅了几个主要大省的那几年征兵数量的资料,发现每年的征兵数量都比以前多了数倍。1971年军队人数超过1951年朝鲜战争时期的最高限额611万人,到了1974年更是高达了将近667万人,跟美苏两军加起来的人数相仿。
      
      不过中国军队虽然规模庞大,人数众多,但是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战斗部队与保障部队、机关直属单位比例失调。严重的头重脚轻,大头小身子。有的团一级班子就有50多人,普遍的各级班子都在30多人以上(现在一般是7-9人)。1972年9月统计全军军以下战斗部队近占全军总人数的51.4%,其中能实施机动作战的步兵、炮兵、坦克部队才占全军总人数的32.8%,各种徒手保障部队(工程兵,铁道兵)占全军总人数的27.2%,各种机关和直属单位及学校、仓库、医院、科研单位占全军总人数的21.4%。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是,编制扩大了人员增加了,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相应的提高,相反,交叉重叠的机构、多层次的指挥系统、庞杂的后勤保障体系反而会造成指挥不灵、调度失当、机动不便的弊病。
      
      中国军队的装备更是落后,基本都是30-50年代初期的装备,大量落后的装备不能淘汰,而且军队编制盲目增加,可是装备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超出自身能力的大量无偿援外,许多部队组建多年还是徒手。全军的坦克火炮飞机即使是按照最低配备标准也都相差很多,大多数部队都缺编装备,而且装备生产质量很差,保养维修不良,就是装备的,也大量的失修,基本上没有什么效用。陆军还是步兵战术当家,强调200米的功夫,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团以下部队大量使用骡马。连海空军都片面强调空中海上拚刺刀战术。而且普遍没有什么训练,技能都很差。所以说,1979年2月,中国对越南作战,三北地区进入战时状态。驻在长春的第16军移防到内蒙的阿尔山地区防守,士兵们背着56式半自动步枪,穿着臃肿的棉袄棉裤棉鞋,戴着棉帽子,牵着骡马(驮着轻型火炮和机枪等),背着铁锅,慢慢地向火车站移动,乘坐闷罐车,马路上市民和士兵的眼中都流露着无奈甚至是恐惧。
      
      1953年的时候中国陆军陆军军部就不到40个了,编号是到了第69军,不过中间还有几个序号从来也没有用过,比如51-59中间的几个,军部数量1952-1985之间变化不很大,也就是30-35个的变化.
      
      1965年之前中国主要的作战区域和防守区域是华东和华南,虽然东北和华北也有大量的陆军军,不过基本都是简编部队,作为预备队使用的。整个兰州军区连一个军部都没有,只有两个独立步兵师,直到第21军由晋入陕,第29师从湖北移防重建第19军,第47军70年代从湖南移防陕西,才有了3个野战军军部。新疆军区的情况也差不多,1965年之前只有2个师(?),后来大批新组建的部队从华北入疆。武汉军区虽然是军委的预备队,可是1969年之前只有一个第1 军和炮兵第2师是机动力量,第15军也划归了空军建制。这些军区的充实主要是在1969年之后。
      
      60-80年代,陆军军最多的时候大约36个,后来大约1973年(?)新建的第17军撤销,就一直保持在35个左右,直到1985年。还有很多军级的守备区,警备区,要塞区。军区有的也有独立步兵师,省军区还有独立师,守备师,边防师等名号.1958年以后的陆军军通常在30个左右,1969年重建了3 个军部,那时候新的军部也就是重建的第11军,第43军,第19军,第29军,第17军,这几个.
      
      70年代的野战陆军集中在三北地区的有北京军区的8个军,4个坦克师;沈阳军区的6个军,4个坦克师;兰州军区的3个军,1个坦克师;新疆军区的8个师步兵师;另外武汉军区的3个军(不含新第17军),1个坦克师,济南军区的3个军,1个坦克师属于预备队支援力量.全军预备炮兵师和高炮师也大都集中在上述这些军区,不过我没有很详细的资料.当时还建立了很多的野战独立步兵师,比如发现兰州军区在贺兰山有个步兵第20师,还有就是安徽的步兵第73师,南京的步兵第178师,山西的新第189师等,因为1969年建立了3个军部,不过步兵师新建的却是18个,除了补齐以前有的军部(只有2个步兵师的)空缺的, 独立步兵师估计还是要有一些的.
      
      70年代三北地区的守备师很多都有坦克团,坦克营的,不过装备大都是替换下来的苏式装备.北京军区不仅仅有全军最强大的陆军,还有北京卫戍区,其中警卫第 3师(原第24军第70师)是全军数得着的装备最好,最全面,训练有素,战斗力最强的野战师,曾经是被命名为机械化师,还有警卫第4师(原第63军第 189师)也不差.这才是真正的御林军,担负战时拼死杀出条血路,掩护党中央及其家属冲出北京城延京广铁路退往河南湖北,在洛阳建立临时中枢,如果河北保不住,就在武汉建立全国领导中枢,或者退往关中西安(如果苏军的中亚集群还没有横扫新疆打到青海的情况下),因为东南沿海一直保全,所以退往四川在重庆建立中枢的可能性不大。从京津延津浦铁路退往山东苏北南京(这条线路好像不一定使用,意义不很大)。媒体经常提及的所谓8341和警卫第1师只是领导的近身保镖而已,没有野战能力,警卫第2师只是负责北京城的内卫,也不具备野战能力.
      
      一旦开战,最先消耗的是内蒙古一线的边防团,内蒙古的武装知识青年,守备师,独立师,以及要抗住苏军攻击第一个浪头的第65军,第69军,第28军,第 24军这些部队,二线部署的全军唯一的2个摩托化军---第38军和第27军,主要担负机动作战掩护撤退的任务和反击预备队(这时就要加入武汉军区的预备队第54军,第43军等了).第63军和第66军也是二线掩护作用,山西的地形不适合苏军的机械化集群,第63军守备山西,防止苏军由晋入陕进入关中,威胁四川和跟苏军的中亚集群在宝鸡会师。第66军负责防备苏军从海上登陆,突破庙岛和长岛的守备防线,直逼塘沽大沽或者在河北其他海岸登陆威胁北京的东翼。
      
      当年苏联用来对付中国的是三个军区加一个太平洋舰队,总共人数不可能少于70万人的。即使是苏军的很多陆军师人员编制少,可是装备并不少,苏军装备最差的架子师的重炮坦克装甲车反坦克武器等技术装备的数量也远远多于中国装备最好的师.苏联高素质的人很多,一旦动员,充实起来,整天摆弄机械的集体农庄的拖拉机手总要比整天抗锄头的中国民兵更适应现代化战争吧.
      
      由于长时间的政治学习政治斗争,支左和农业水利生产,国防施工等等,当时的中国军队普遍训练不足,基本上技能都处于业余状态,官兵的文化科学素质也很低。在70~80年代,苏联军队的训练水平战斗能力普遍高于我军。我们也就是步兵的基本素质稍微好一些,其它的业务兵种都不行。在珍宝岛之战中,我军参战炮兵的基础训练水平明显不如苏军炮兵。苏联的编制体制一直属于临战状态,很精干,效率很高。
      
      在华北方面苏军肯定会以在蒙古驻扎的齐装满员的第39合成机械化集团(2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基本都是A类,有的是B类)为主,投入1个坦克集团军, 2-3个合成机械化集团军以及其他支援力量,组成蒙古方面军突击北京。以苏军宽正面,大纵深,高速度的进攻战术和先进合理的武器人员配备,3-4天前锋兵临北京城下,不是不可能的。
      
      苏军如果进攻中国不会仅仅从蒙古一路进攻的,在东北苏军肯定会使用当年消灭关东军的战术,围歼中国东北重兵集团,占领整个东北,从蒙古派一个次要集群,利用机械化集团军的高速强突击力沿着内蒙古草原快速进攻直插赤峰,中国无险可守,苏军占领赤峰,锦州,切断关内关外的联络,为苏军远东集团和蒙古集团进行的满洲战役和北京战役做好准备。
      
      中国也很清楚,北京城根本就守不住(现代的情况跟明朝不太一样了),机关和人民撤出北京城,利用燕山山脉杀伤苏军的有生力量,迟滞苏军的进攻浪头,用空间换时间,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等待华中华南西南华东的新编部队来增援。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