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包二奶要报告”的局限与无奈 2005/06/05
  • 徐光耀:我与丁陈反党集团 2005/06/05
  • 贪官欧洲“考察”竟然找到了祖坟!2005/06/02
  • 沉痛悼念爱泼斯坦2005/06/01
  • 风流成性的东北王高岗2005/06/01
  • 体育博物馆曾获鲁班奖通体开裂2005/06/01
  • 又一个高官下来了2005/06/01
  • 一个民主党派学员的思想汇报 2005/06/01
  •  
    义乌:八名韩国小学生加入少先队
    时间:2005/06/06 出处:今日早报
      “六一”国际儿童节刚过,在金华义乌市东的城郊结合区,一所仅有17个班级的五爱小学里,“六一”那天少先队的风景更为亮丽——丘京绿、马彦鑫、申镇休等8名韩国籍学生,与119
    名中国同学一起加入少先队。二年级学生阿富汗籍学生阿杰,为新入队的韩国籍同学系上红领巾。

      以“小商品之都”享誉国际的义乌,近年来云集越来越多的外籍淘金者,当他们在义乌掘到第一桶金后,就把妻子、孩子也接了过来。义乌的学校,比其他地区的学校更早接触到校园国际文化融合的气息。

      ■洋家长觉得是“入乡随俗”

      五爱学校校长宗雁飞介绍,2004年该校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目前已有来自韩国、阿富汗、约旦、巴基斯坦等国的20多名学生,在各年级与中国学生同班上课。

      “老师说过,红领巾是中国国旗的一角,戴上了,就是少先队队员。”2日,三年级男生安廷镐这样理解红领巾。安廷镐说,从一年级开始,同学就陆续戴上红领巾,对他来说,佩戴红领巾,是融入集体,也是一种荣誉。

      安廷镐的父母在义乌经商,妈妈李喜钟还不太会说中文,面对采访,她很坦诚地表示,一年级时孩子戴红领巾回家,家长都不太明白,也没怎么注意。“后来孩子和同事都告诉我,红领巾是中国国旗的一角,是一种荣誉,中国的孩子都有,我们家的孩子当然也要戴了。孩子现在十分喜欢他的学校。”

      宗雁飞说,根据义乌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以后外商将会越来越多,作为全市3家特批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之一,

      日后外籍孩子还会增多。“在义乌,外商都十分积极融入我们,拿人数最多的韩国商人来说,社区搞环保,韩国商会的会员就和市民一起清洁街道,清除垃圾,韩国商会开运动会,也会先升五星红旗。现在我们学校所有外籍学生都已成了少先队员。”

      ■曾有洋学生想入共青团

      2003年12月30日,义乌稠州中学来自阿富汗的玛哈德给学校出了个难题——他郑重其事地向班主任陈水清递上了入团申请书。这已是他第3次向学校提出入团申请。

      当时,来自阿富汗霍斯德市的玛哈德14岁,爸爸阿里、妈妈爱罗在义乌经商已有三四年。义乌稠州中学有50多名外籍学生。

      玛哈德认为班里7名共青团员特别活跃、乐于助人。于是他也渴望能成为这个“中国青年人的先进组织”中的一员。然而,老师告诉他,现行团章中没有相应的条款,他的愿望很难实现。当时金华市团市委的答复也是,按现行团章有关规定,像他这样的外籍学生是不能加入中国共青团的。

      ■老师:入队是孩子的自由选择

      杭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裘芳老师表示:目前,少先队入队参照的是“全童入队”原则,学校任何孩子有入队意愿,就能入队。“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中队,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队,任何在学校就读的孩子,都有权利成为少先队的一分子”。《少年先锋队队章》中对入队儿童的国籍没有做出规定,因此对于少先队成员不做明确的国籍区分,目的在于给同一队伍中的孩子创造和谐统一、健康成长的氛围。

      目前,义乌已经有3所小学、4所中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可以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有近100多名外籍中小学生在其中学习。随着义乌经济的飞速发展,义乌的“洋”特色也越来越明显,玛哈德的入团问题,洋孩子的红领巾问题——地方学校教育也在面临、适应着国际文化融合带来的新问题、新现象。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