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红色高棉四十年兴亡路
|
时间:2005/05/18 出处:中间地带 |
鲁虎
1998年12月25日,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和农谢向柬埔寨政府投降。 1999年2月9日,最后1700名红色高棉战士在安浓汶被编入柬政府军。 3月6日,红色高棉最后一位领导人切春被政府军捕获。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激进 组织之一红色高棉,终于走到了它的历史尽头。红色高棉创造过辉煌,更有过失 败;曾让人肃然起敬,也令人不寒而栗。四十年来,它对世人来说始终是个未解 开的谜。
●农村包围城市的又一成功实践
1960年9月30日,在金边火车站的一间破旧房屋里,柬埔寨劳动党宣 告成立。
谁也不会想到,在这里重建柬共组织的这批人竟改变了柬埔寨的历史。
柬埔寨战后就存在□□党组织。它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反法斗争中成长起来, 1953年11月柬独立后大部分解散或转入地下。作为印度支那□□党的支部, 它的领导人不是越南人,就是亲越派,因而难免一切都服从越南革命斗争的需要。
在新建的组织里,一批五十年代留法归来者如波尔布特、英萨利、宋成、乔 森潘等进入中央领导层。他们一般出生农村富裕家庭,获得奖学金出国留学,回 国后有待遇优厚的工作,是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但他们有更高的理想和追 求,中学时期就参加反法斗争,在巴黎这个“激进思想摇篮”接受了□□主义, 并加入法国□□党。他们自认为掌握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太看得起“乡 土派”。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倾向于在柬独立开展反封建的革 命。
1962年柬共总书记杜斯木神秘失踪,波尔布特继任。从此,“留法派” 成为柬埔寨革命的领导核心。
六十年代初的柬埔寨,还算是歌舞升平,国泰民安,但绝不允许□□党组织 存在。1963年5月,波尔布特、宋成、英萨利等被迫逃入磅湛丛林,在农村 进行革命宣传。
乔森潘、胡荣和符宁以左派代表人物的身份活跃在政坛,因正直敢言受到民 众爱戴。1966年再度当选议员,并出任政府部长。不久,他们也只得“失踪” 进入丛林根据地。
1967年4月,马德望三洛地区农民爆发反征税暴动。已正式改名的柬埔 寨□□党觉得开展武装斗争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建立起自己的武装——柬埔寨 革命军,并在各地发动起义。
“红色高棉”原是西哈努克对柬左派势力的称呼,这时就成了柬共的代名词。 在内部柬共被称作“安卡”,也就是柬语“组织”的意思。
柬革命军在政府军围剿下东躲西藏,疲于应付。然而,美国对柬埔寨的干涉 为红色高棉带来了崛起的意外机遇。
正在忙于越南战争的美国对西哈努克政府的中立偏左政策深为不满,196 9年3月起派飞机轰炸成为北越“庇护所”的柬埔寨领土。民族矛盾上升为柬国 内主要矛盾。柬共转而扛起抗美救国的旗帜。年底革命军就增至2500人。
1970年3月18日美国策动柬右翼势力朗诺、施里玛达等发动政变,废 黜西哈努克。1970年4月美国和南越军队入侵柬埔寨南部。大敌当前,西哈 努克和柬共捐弃前嫌,携手抗美,结成抗美救国统一战线。5月5日柬民族团结 政府成立,西哈努克任主席,乔森潘担任副首相。
民族团结政府得到民众衷心拥护,抵抗力量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大批青 年、知识分子、僧侣、朗诺政府官员、军人奔向丛林,加入红色高棉的行列。
1971年底抵抗力量粉碎朗诺政府的“真腊二号”军事行动,已取得战场 上的主动。1973年8月美机停止轰炸。民族解放武装力量发展到5万人,解 放了90%以上的国土,完全控制金边外围地区。金边之所以能够苟延残喘,是 因为抵抗部队还缺乏足够的进攻武器。
1975年元旦,抵抗力量发起总攻。4月1日,朗诺以去外国治病的名义 离开金边。4月17日,金边挂起了白旗。
红色高棉取得了抗美救国战争的全面胜利,在世界上再创了一个农村包围城 市的成功例子。
让柬埔寨人民自豪的是,金边的解放比北越军队攻下西贡要早13天。
●要“一举建成□□主义”带来的灾难
金边居民庆幸战争结束,但还没来得及欢迎胜利者,就接到紧急疏散的命令。 人们匆忙带着点随身用品,没有明确目标地逃往农村。正在治疗病人的医院也不 能例外。三天后,200万人的金边成了居民不足三万、只有一家商店、“没有 小汽车,人人都靠步行”的空城。至少有两三万人死于疏散途中。
红色高棉称这是因美国飞机马上要来轰炸,后来又说是怕城里隐藏着大量阶 级敌人。事实是,红色高棉没有经验、也不准备学会管理大城市。在他们看来, 城市是资本主义的丑恶象征。它会腐化干部和群众。要建设理想社会,就必须消 灭城市。因此,在这年年初,波尔布特等人就决定,全国胜利后要取消城市。到 9月,全国城镇都完成了迁出人口的任务。柬共认为这在世界上是个“创举”。
红色高棉宣布要在十到十五年内使国家实现现代化。把柬变成一个农业社会 后,它着手推广原在解放区实行的合作社制度。取消货币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 和全民供给制。男女老少集体劳动,大修水利,平整土地。所有人在公共食堂集 体就餐,过时不候。柬埔寨原是个鱼米之乡,但因粮食产量逐年下降,人们只能 勉强喝上稀粥。
红色高棉禁止私人拥有财产,取消家庭,甚至婚姻也由组织安排,婚后夫妇 要分开居住。禁止人们从事宗教活动,勒令僧侣还俗,寺庙用作仓库。视知识为 罪恶,不设正规学校,禁用书籍和印刷品。只唱革命歌,跳革命舞,取缔传统歌 舞戏剧,严禁西方文化传播。人们不能自由流动。全国没有邮政电信,也没有医 院。
红色高棉把人分为“旧人”和“新人”。“旧人”是攻克金边前已在解放区 的人口,主要是农民。“新人”则是旧政权的军政人员、知识分子、僧侣、技术 工人、商人、城市居民等,又被称为“四一七分子”,必须通过改造才能新生。 他们处在“旧人”的监督和管制下,食不果腹地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饿死、 累死和被随意处死者不计其数。
在柬越南人遭到驱逐和杀害。在许多地方华侨也成为肉体消灭的对象,他们 被集体杀戳之前可以在食堂里美餐一顿。
1976年1月柬颁布新宪法,改国名为民主柬埔寨。4月西哈努克被迫退 休,随后遭到软禁。他的子女亲属十几人照样作为“新人”下放劳动,最后下落 不明。
1976年夏,一直处在幕后的波尔布特出任政府总理。年底他忧心忡忡地 指出“党的躯体已经生病了”,而后开始了对党组织的内部清洗。柬□□内人人 自危。包括胡荣、符宁等在内的一批中央高层领导被血腥清洗。大批革命志士成 为自己同志的刀下鬼。仅金边南部的“图士楞”监狱就处决了14000名柬共 干部及其家属。
民柬对外也处在自我封闭状态。到1978年底,除几个□□□□国家外, 全世界只有埃及在这个奇异的国家派有外交人员。
柬共认为,革命后柬已进入□□□□革命阶段,要消灭各种差别,“在柬埔 寨一举建成□□主义”。而柬共的“组织绝对正确”论和波尔布特在党内的绝对 权威,使红色高棉的种种极端乃至残暴的政策得以实施。
红色高棉精心构筑理想的天堂,却给高棉民族带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在其 执政的三年多时间里,柬埔寨至少有100万人非正常死亡,而当时该国总人口 只有700万人。
●在十四年抗越战争中重整旗鼓
1978年12月25日,越南10万“志愿军”兵分七路入侵柬埔寨。1 979年1月7日越军占领了柬首都金边。翌日越南拼凑成立韩桑林傀儡政权, 即“柬埔寨人民共和国”。民柬执政时代结束。
在长期的抗法和抗美斗争中,柬越曾互相支持,并肩战斗,但也有一些积怨。 两国革命胜利后,越南企图通过越柬的“特殊关系”控制柬埔寨,实现其“印支 联邦”美梦。1975年6月就乘解放越南南方之机出兵占领柬的威岛。而红色 高棉不屈服于越南的压力,利用民众根深蒂固的仇越反越情绪予以反击。197 7年起两国边境冲突不断。年底因越军入侵鹦鹉觜地区,柬宣布与越断交,而越 南则公开号召推翻柬共政权。民柬自信能轻易击败越南的任何侵略,不料劫难正 在降临。
仅仅两周时间,民柬就兵败如山倒,政权不保,别说波尔布特没有想到,连 越南人也深感意外。除兵不如人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普通百姓希望早日结束民 柬的恐怖统治,并不响应政府发出的抗敌号召。
四下逃散的红色高棉官兵渐渐聚集起来。他们整编军队,在西北和西南山区 建立根据地,进行有组织的武装抵抗斗争。丛林游击战是艰苦的,但他们对此比 建设国家更有经验。1981年后民柬国民军逐渐恢复了元气,摆脱被动防御。 越军旱季进攻,国民军雨季出击。越军在边境围剿,国民军则分散进入内地打游 击,开辟新的根据地。民柬是抗越战争的主力。
民柬领导人也多少进行了一些反思。他们承认由于过于理想化,在政策上犯 有错误,并申辩说已着手改进,是越南入侵打断了这一过程。在经济、社会和文 化、宗教政策上,民柬也作出重大调整,重新赢得了部分民心。“为了民族和人 民的神圣事业”,1981年12月柬共宣布自动解散。1985年波尔布特、 农谢和切春宣布退休。这些举措改善了红色高棉的外部形象。实际上柬共仍然存 在,而且这些“退休者”仍决定着红色高棉的一切。
尽管西哈努克憎恶红色高棉,为了共同的抗越大计,还是再度与之携手合作。 不过,这时的西哈努克和另一位抵抗派别领导人宋双都有自己领导的小股抗越部 队。
1982年6月,民柬、西哈努克和宋双三方决定成立民柬联合政府。西哈 努克任主席,乔森潘任副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宋双任总理。团结抗越局面的形 成为红色高棉赢得了极为有利的外交环境。
柬抗越斗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1979年以后的历届联合国 大会上,绝大多数成员国谴责越南侵柬,要求越南无条件撤军,维护民柬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拒绝承认金边当局。
1986年以后三方力量有了明显增强。越南20万军队陷入柬埔寨战场的 泥潭之中,无法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因侵柬战争和国际制裁,越南经济长期停 滞不前。苏联逐渐改变支持越南侵柬政策。这些因素迫使越南和金边当局考虑政 治解决方案。
到八十年代末,红色高棉是抗越力量三方中最大的派别,也是仅次于金边当 局的柬第二大政治军事势力。它拥有25个师,共7万人的军队,控制着近20 %的国土。它组织严密,经验丰富,经济自立,是一支谁也不敢轻视的力量。
●战略失策和内部分裂导致衰亡
1989年9月越南从柬埔寨撤军。1991年10月23日,柬冲突四方 在巴黎签署《巴黎和平协定》。柬将实现民族和解,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大选, 组成新政府。
从1992年2月起,联合国陆续派出2. 2万工作人员,花费近28亿美 元来帮助柬实施和平协定。这是联合国战后最大一次维和行动。而作为协定签字 方之一的红色高棉却拒绝与联合国合作,抵制大选。它先是不让联合国维和人员 进入其控制区,而后拒绝裁减军队,不断采取军事进攻,并多次发生扣留和伤害 联合国人员的事件,最后是在大选前撤走驻各地的联络站。红色高棉提出的理由 不无道理,如金边当局仍控制实权和柬存在大量越南移民问题,但它不参加大选 的决策却违背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这一战略失策使它声誉扫地。
除红色高棉外,其他19个政党都参加了1993年5月举行的大选。西哈 努克派的奉辛比克党得票45. 47%,出人意料地战胜了金边当局的人民党。 而红色高棉白白葬送了合法回归柬政坛的历史性机遇。大选后柬组成王国政府, 奉辛比克党和人民党达成妥协联合执政,拉那烈任第一首相,洪森为第二首相。 红色高棉失去国内盟友和国际支持,陷入全面孤立。
红色高棉虽想在新政府中谋取一席之地,但又不愿面对宿敌洪森派控制新政 府的现实,更不愿交出控制区和解散武装。双方的两次圆桌会议都无法达成协议。 1994年7月7日,柬议会宣布红色高棉为非法组织。
在政府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红色高棉内部思想混乱,官兵厌战思乡, 开始逃离。对此,强硬派领导人始终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对策。波尔布特对外迷 恋军事斗争的魔力——的确,民柬军队能征惯战,政府军的围剿常常是损兵折将, 无功而返;对内他坚持抗美时期的做法,反对自由经济和私有财产,强化他的绝 对领导,清除不同意见者,结果激起内变。
红色高棉二号人物英萨利主张政治和谈和内部改革,但不为波尔布特所容, 作为“享乐主义”和“投降主义”倾向受到批判。1996年8月他率领两个师 “与波尔布特派分道扬镳”。拉那烈和洪森马上与他达成和解协议,允许他在其 控制区享有自治权利。西哈努克国王还下令赦免英萨利。英萨利的分裂使红色高 棉丧失了4000人的精锐之师,又失去了重要的木材和宝石等经济来源。而政 府既往不咎的和解政策,则摧垮了红色高棉官兵的心理防线。红色高棉的解体已 是不可避免。不久又有十几个师脱离波尔布特,而后改组并入政府军队。到19 97年5月,红色高棉已丧失了近80%的作战部队,大势已去。
1997年6月民柬国民军总司令宋成密谋投诚,波尔布特得知后派人枪杀 宋成夫妇及其8个子女。红色高棉官兵忍无可忍,第一次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 “一号大哥”。波尔布特仓皇逃命,但为部下抓获,随后被公审判处终身监禁。 红色高棉希望通过此举改善形象,寻找出路,保存组织力量,但因波尔布特是红 色高棉的灵魂和象征,对他的审判显然更使民柬群众士气涣散,无所适从。
1997年奉辛比克党与人民党明争暗斗,又给残存的红色高棉一线希望, 部分民柬武装甚至与拉那烈派结盟反对人民党。然而,7月初洪森以武力驱逐了 拉那烈,完全控制了局势。红色高棉的如意算盘又一次落空。此后在国际压力下, 柬再次举行大选,拉那烈派与洪森派重新妥协,联合执政。红色高棉对前途已完 全绝望。
波尔布特1998年4月去世后,剩下的红色高棉领导人陆续走出丛林,形 成又一轮投诚浪潮。毕姜、江裕朗等5位高级官员和马本、波尔布特遗孀梅松等 人先后离开红色高棉。最后是12月5日肯农等8位将军率数千余部的投诚,以 及民柬前主席乔森潘和前人大委员长农谢的回归。1998年成了红色高棉的投 诚年和终结年。
红色高棉的兴盛和衰亡,构成了柬埔寨当代史的重要篇章。外部( 即外国) 因素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似乎举足轻重。如果没有美国干涉导致的柬民族矛盾激化, 红色高棉不可能在短短五年内由弱变强,崛起为柬的主导力量。如果没有越南军 队的入侵,柬共也不会执政三年多就失去政权。但另一方面,红色高棉的衰败和 消亡,不能不说主要是其自身原因造成的。在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后,红色高棉 狂热地推行一系列超越柬埔寨现实的极左政策,造成经济崩溃和人心散失,动摇 了其政权基础。在长达十四年的抗越斗争中,红色高棉积极捍卫民族利益,并且 促进了柬问题的政治解决。但在和平来临之际,它却迷信武力,一意孤行,拒绝 参加联合国监督下的议会大选,置身于柬合法政治之外,而后不思变革,一误再 误,在短短的五年中就落得个众叛亲离、曲终人散的悲惨结局。红色高棉留给世 人一个也许永远无法解答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为人类美好理想奋斗的组织,为 何在现实中却走得如此之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