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2年中印战争时苏联对华态度
|
时间:2005/05/07 出处:西西河 |
不能不佩服丘吉尔说的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在中印发生冲突的那段时间前前后后,苏联人的态度曾经几番几复,但事后专家们仔细分析,那并不是苏联人头脑有问题,而是他们拘与形势不得不做出的反应,现将该事情经过和原因大致叙述一下。
59年后,中、苏关系逐渐彻底破裂,当然也还没走到军事冲突的那一步,但整个双边关系严重倒退,在外交上双方针锋相对,真所谓的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除了越南的这个例外,象当时的什么南斯拉夫、罗马利亚、阿尔巴利亚等这些遭到苏联批评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遭到苏联红军镇压下去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我国都毫无保留的以各种方式表示支持,同样,与我国关系有磨擦的那些个国家也无不得到苏联的青睐,当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除外,这期间以苏、印关系最明显,说起来所谓的战略伙伴关系,他们可以说是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第一对了,而这种关系的维系是需要共同的利益的,这种共同的最大利益就是利用对方牵制中国,他们都对中国有种莫名的恐惧,还不好意思说出口,只能以这种心有灵犀的方式建立这么个战略伙伴关系,中印走向冲突前的那段外交战中苏联是毫不犹豫地站到印度那边去了,批评中国的语言用的是不多见的“大国沙文主义”,这句话是我们当时经常用来批评苏联人的标准用语,没想到这次到让苏联人给用上了,这句话是值得玩味的,细细想来大概当时苏联人也确实认为印度的国力明显不如中国,要么你能说弱国对强国用“大国沙文主义”吗?应该说苏联人的头脑还算清醒,而不象当时国际上很多其它国家分析出相反的结论(包括印度人本身),而这也正是悲剧之所在,要么这仗也打不起来,你见过有谁愿用鸡蛋碰石头吗,有本书叫《印度对华战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是印度用鸡蛋碰石头,而不是中国用石头砸鸡蛋。当时国际上普遍的想法中国没有了苏联这个靠山了、又经历三年自然灾害、蒋介石又要反攻大陆、印度是第三世界的领袖,无论是美国人还是苏联人都对其敬之三分,这在当时可是独一无二的,左右逢源,中国是什么,有几个国家与他建交,有几个大国正眼看他,事实上当时也确实是这样,但是印度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就是中国人能打仗,中国人会打仗,中国的战争力并没有削弱,这足以致命。等仗打起来再发觉到不对劲就太迟了,虽然老美、老苏毅无反顾的支援,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等一切都结束了的时候,印度人也发觉一切都变了。
现在说说苏联,就在中印冲突即将发生的前几天,苏联人突然呼吁要双方停止冲突,座下来谈判,这对当时的印度人不亚与晴天霹雳,为什么这样说,现在看这种呼吁很正常呀,要和平、反对战争,只要是两个国家有矛盾,别的国家都会这么劝。但当时情况完全不同,也有些帖子谈到印度当时执行的是一种叫做“前进政策”,也就是我可以前进,但你必需后退,这种强盗逻辑被巧以辞令的印度包装的官名堂皇,加上印度的声望,很多的国家都认为印度人做的对,“不要在贪婪的中国人面前后退一步”,公开支持印度的“前进政策”,这些国家当然也包括前苏联,而我们国家当时几乎等于是低声下气的要求和谈,可怜啦,国家经济捉襟见肘,周边形势,四面强敌,谁想打仗,印度。所以当时国际舆论如果谁讲要和谈就是向着中国,准没好果子吃,所以也没谁敢说中印应该和谈,而现在突然冒出来苏联人的这个提议,不要说印度人,就是中国人也蒙了,怎么回事,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一贯支持印度的人怎么向着中国人说话,当然事后我们清楚了,印度人也清楚了,但当时只有两个国家清楚,苏联,还有一个,美国。该转变正好起源于古巴导弹危机之时,美国人吓坏了,也玩命了,苏联人也就软蛋了。就象事后我们的伟大领袖评价的一样,赫鲁晓夫执行的是一种冒险主义加投降主义。当然我们现在看来,冒险主义是肯定的,投降主义有待商榷,难道非得打起毁灭世界的核大战才不叫投降主义了吗。讲起来这个世界上从有了核武器以来,真正的核危机没有哪一次有古巴导弹危机那样更靠近现实。总之当时的美、苏两国都在做两手准备,苏联一方面准备打核大战,另一方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说当时的中苏关系也确实还没有坏到七年后的那个份上,苏联人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那个曾经的同志――中国了。关系的恢复是突然的和富有成效的,尽管我们国家也并不是很领他的情,知道歼7是怎么得到的吗,对了,成品和资料就是那时送来的,事实上上还有一大批59年后未完工的军工、科研项目都得到了恢复。但对于中印关系,苏联人只摇摆了很短的一段时间,随着导弹危机的结束,苏联就又很快的站到印度那边去了,但这时也已改变不了战争的命运了,苏联人再多的援助不过是给中国增加战利品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