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越战的历史吊诡
|
时间:2005/05/05 出处:联合早报 |
社论/言论/天下事
过去几天,越南大事庆祝越战结束30周年。历史又翻到30年前的一幕:1975年4月30日下午,北越军的坦克撞破了南越总统府的围栏,西贡陷落了;千钧一发之际,美国大使馆用直升机撤出了最后一批美侨。就这样,长达十年的一场战争宣告结束,越共是胜利者,而美国则承受了立国两百年来第一次惨重的战败耻辱。
当然,对久历战火的越南来说,这一来南北越统一了,西贡易名为今天的胡志明市。
战争是残酷的,越战使越南人丧失了300万生命,而美军则有5万8000名战士阵亡。今天的越南仍有不少人蒙受化学武器的遗害,多片土地受污染。越战结束后的十年,南越人大量外逃,投奔怒海,造成了一个轰动全世界令人惊悚的名词——越南船民。
历史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也充满着难以名状的吊诡,让人们不断思索着战争遗留下来的信息、符号与意含,作为展望将来的借鉴。
吊诡之一是越南和美国这两个交战国。两国今年庆祝建交十周年,关系日趋密切,尤其是经济上的合作。庆祝越战结束30周年,越南首都河内以及南部的胡志明市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并没有丝毫仇恨的色彩。越南8200万人口中,约有三分之二是战后出生的,对他们来说越战是上一代人的苦难。今天的越南人向前看,也向钱看,务实与上进。
越南出口猛增,庆典前夕总理潘文凯呼吁卷入当年战争的各方“忘却过去,开拓将来”。他也呼吁散居全球的越南侨民回国建设。据统计,世界各地的越南人约有270万,其中一半住在美国。
应该说,越战掀起的最大震荡,不在越南,却是在千里之外的美国,形成了另一个吊诡。今时今日,美国仍然是世界唯一的超强,但“越战”这个梦魇却一直没有离开。两年前因反恐之名而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使这个梦魇再度降临,挑战着美国人的良知和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
或许,越战背后最大的吊诡是:这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到底谁才站在正义这边?
北越和越共这一方,可能说是为意识形态而战。但当年稳站北越一边的苏联共产集团,九十年代初瓦解了;当年北越最大的支援国是中国,但两国却在1979年发生了武装冲突。固然,今天的越南同过去的盟友,甚至过去的敌人美国,都一一修复了友好关系。但是在朝鲜与韩国之间,越南却选择了后者成为亲密的经济伙伴。
美国这一方,从意识形态分析,也有人认为当年的越战并不是一场错误。因为如果美国没出兵干预这场战争,北越“解放”了南方,乘胜追击,东南亚国家便逐个“赤化”,形成所谓的骨牌效应,今天的东南亚个个都是共产国家,会有如此繁荣吗?
成立于1967年的亚细安,就是由于赤化与骨牌效应的威胁而受到美欧先进国特别关注的。亚细安组织在政治上迅速发展为“反共”堡垒,而经济也加快建设与巩固——这也是越战带来的另一吊诡。
回首过去,吊诡的延伸并不止于此。越战结束后,苏联东欧集团解体,意识形态的矛盾似乎不存在了,亚细安的规模从原来的五国扩充为包揽所有东南亚十国的阵容,包括原来站在另一边的越南!这说明什么呢?总的来说,战争的残酷是谁也无法忘记的。只有和平建设,友好协作,人类才有一个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