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白烨炮轰刘晓庆出文集2005/02/15
  • 美国文学巨匠阿瑟·米勒去世2005/02/12
  • 有趣的法国文化差异2004/12/09
  • 从美国的基督教文化理解布什当选2004/11/06
  • 堕胎和同性恋结婚美国文化战争的焦点2004/11/06
  • 英语文化陷阱系列2004/07/08
  • 柯云路解读《温情马俊仁》2004/06/15
  • 公认的中国十大名曲2004/06/05
  •  
    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
    时间:2005/04/30 出处:新观察
    为什么说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

    著名学者苏文菁教授访谈录之一

    冰凌

    冰凌:苏教授,你最近在纽约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的理论,在海内外引起极大的反响,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在第一时间发了电讯稿,大量的媒体转载了电讯稿和发表消息。我也收到几十个电话和邮件,大都很兴奋,说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理论,很多读者表示赞同,也有提出一些疑问。最近我在康州接待了文化大家余秋雨先生,我介绍了你提出的理论,余先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我想一个新的理论的提出,需要大家认真而深入的交流,使这个理论“站得住脚”或者“站不住脚”。我想你是愿意参加这种交流的。于是,我收集了一些问题,请你解答。比较集中的是以下几个问题:一,“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在地中海,你并未推翻这一定论?”二,“2600年前,腓尼基人在环非洲航行的时候,中国人在干什么?”三,“维京人在海上称霸时,福建人在哪(里)?”四,“(你)是否想突出海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矫正黄色文明”?

    苏文菁:读者提出的四个问题其实只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基于我们关于世界文明的既有知识谱系,欧洲文明、地中海文明才是海洋文明。它包括了你讲的第一、第二、第三个问题里。另一个问题、也就是第四个问题是建立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的关于世界文明知识谱系中的中国文明,这种知识谱系认为欧洲文明就是海洋文明、蓝色文明;中国文明恰好与之相反,是内陆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

    冰凌:显然,你提出的“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的理论,是对既有知识谱系的一种严重的挑战。

    苏文菁:讲到“世界”的知识,我们的语言系统里充满了“欧洲文明中心”的代码。就象中国近代史上饱受欧洲殖民者的凌辱,我们还把殖民者称为“列强”,把他们的侵略工具称为“坚船利炮”,把自己被殖民的历史称之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可以说“列强”是“一系列强盗”的简称,但它以“列强”而固定下来以后,它们就和“落后就要挨打”等一起构成了欧洲文明中心的殖民话语体系。而“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在地中海”只是欧洲文明中心的诸多“理论”之一,这个观点进入中国的现代知识体系,在中国的知识者中人人皆知主要是通过黑格尔(1770-1830年)的《历史哲学》在中国的出版发行(1956年,中国三联书店)而获得的。

    冰凌:黑格尔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在那个年代,黑格尔的著作在中国的地位是很高的,似乎仅次于马、恩、列的著作。对中国几代知识者都有影响。苏教授,你是文艺学博士,能否介绍一下黑格尔是如何具体表述的?他的表述是否有历史的局限?

    苏文菁: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接受他人的理论、观点的时候最好不要断章取义,不仅要充分理解上下文的语境,还要兼顾当时社会历史的语境。黑格尔是这样说的:“尽管中国靠海,并在古代可能有着发达的航海事业,但中国并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我们看到黑格尔肯定中国文化不属于海洋文明,但是,他不能否认中国人“在古代有着发达的航海事业”。一个在古代就有着“发达的航海事业”的民族,其文明却与海洋无缘?这样的事例在世界文明史上有吗?答案是肯定的,如古代的腓尼基人,他们如今在哪?但是中国文明是世界史上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古代中国从事海洋事业的是谁?这些问题对于当时的黑格尔是不可能回答的。

    冰凌:我们知道,在古代所有的沿海民族都有自己的海洋行为,这是他们的生活形态所决定的;但是,从海洋行为发展、升华到海洋文化、文明是不是要具备一些必须的条件?

    苏文菁:的确是这样的。我个人认为从海洋行为发展到海洋文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亚人,他们以独木舟和木筏为工具,靠着对洋流和季风的掌握,很早以来就穿行于檀香山-新西兰-东非之间,但是他们的海洋行为并没有发展成海洋文化。要升华为海洋文明,我以为以下三个条件必须充分考虑。首先是民众的海洋意识。第二是造船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航海能力。第三是文明的辐射力与持久性。从以上三个层面来看,中国(福建)堪称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

    冰凌:“海洋意识”是个现代概念,我明白苏教授要表达的是远古时代一个地区的民众是“视海洋为通途”,还是“畏海洋为阻隔”这样的心理状态。但在古代这种心理状态是以怎么样的文化形态表达出来的呢?

    苏文菁:一个族群只有从心理状态上认同海洋,才能迅速的升华自己的海洋行为。从民众的海洋意识来看,我们不仅要关注当下的民众意识,我们更要到一个民族的文明之源―神话中去寻觅。

    冰凌:自从上个世纪荣格关于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集体无意识”以来。通过研究神话而了解各民族的差异与个性已是十分成熟的人文研究方法。可是中国古典神话中有海神吗?

    苏文菁:我们现在所谓的地中海区域包括了古代的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和希腊文明,在这三大文明的神话里,都有一个地位不低的海神,古希腊的海神波赛冬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个;还有就是巴比伦的海神雌海龙(tiamat);古埃及的神话体系里虽然没有专职的海神,但主神是经常与波赛冬打交道的。一种文明能够在神话体系里留下海神的位置,这足以说明创作这种文明的民族早把海洋以及海洋的一切都化成自己的血肉,成为这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似乎没有海神的存在,

    冰凌:福建莆田的妈祖是宋朝才被册封的,那离神话的时代已经很远了。妈祖还具有“神话”的研究意义吗?

    苏文菁:我们不能因为海神妈祖到了南宋才被“册封”而怀疑其对福建区域民众精神的长期维系。一方面我们说中国是多元文明的国家,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原的农业文明是主体,沿海区域的海洋文明对于整个民族而言是补充、是边缘。但海神对于福建区域而言却完全是生存状态的精神象征与情感维系。福建在《周礼》中就是一个具有海洋文明特征的东南大族-闽,归职方氏象胥管理。“闽”必须向朝廷进奉120名奴隶和蚶、蛇等土特产品、以表示臣服。只是到了秦末,原“闽地”一分为三:以无诸为首的“闽越国”、以摇为首的“东瓯(东海)国”、以织为王的“南海国”。其中,东瓯国地处浙南瓯江流域;南海国于现闽、粤、赣交界处,皆为古之“七闽”之地。“闽”的海洋属性还可以从《山海经》中得到佐证。《山海经》的资料可追溯到儒家典籍中的尧舜时代,也就是西元前21世纪的夏朝立国前后,其对福建的定义是“闽在海中”。联系到在黄河流域出土的殷商遗址是以贝壳为货币,我们完全可以说:“闽在海中”不仅是闽的地理方位,更重要的是闽人的生存方式。远古时期,居住在沿海地区的民族不少,但唯有闽获得了“在海中”的结论,这不能不说闽就是中华文明源头中海洋文明的代表。

    冰凌:这些记载从时间上看的确很久远,和古希腊克里特岛文明-西元前18世纪的文明是同一个时期的。福建先民的海洋活动有考古证明吗?

    苏文菁:当代考古证明18万年前福建就有人类居住。我们可以从距今7000-5000年前的闽江入海口考古遗址里找到古代福建人的海洋生存方式。昙石山墓葬、贝丘里发现大量海洋生物的遗骸,大海不仅赐予了福建先民宝贵的食物,更赐予了文明的发源。中原以磨制石具作为其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而福建先民则因地制宜地以贝类为工具。昙石山遗址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全面的考古资料展现了福建先民在闽江入海口这一海洋性区域的生产工具、居住设计与饮食习惯,它是福建先民与海洋长期互动的结果。这预示了日后的“闽”这一地域所衍生的文明必然有别于中原文明。我们可以说,海神作为福建区域的民间信仰早就存在。而到了南宋,偏安江南的小朝廷接受了福建区域文化的“反脯”,中国的海神就这样必然“出生”在福建,同时偶然地安到了民间少女林默娘的身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福建)与地中海区域的古文明一样,都将长期的、大规模的海事行为上升为文明的积淀-神话。民众的海洋意识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但要确定一个民族(族群)是否在文明的源头就具有海洋文明的源发性-也就是发源地之类的,海神符号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

    冰凌:你刚才还提到造船技术与航海能力也是决定海洋文明的重要因素。地中海区域各民族的造船技术如何?我们现在只熟悉欧洲的铁甲船,欧洲最古老的船是用什么建造的?

    苏文菁:古代的造船技术受制于区域的自然条件。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希腊等地由于多岩石,少有参天大树。在木质船时代就有“先天不足”之嫌,西方历史记载最早以航海术闻名天下的腓尼基人,腓尼基人居住在狭窄的地中海东岸,其腹地是长满森林的山地,但是他们最初也只能发明了用苇草编制船只的技术,他们用苇草编制较大型的船只,航行于地中海各地。包括后来的希腊人、印度人与阿拉伯人,在他们航海的早期都以苇草为船只的材料。这样的船能“走”多远哪?几百年之后,腓尼基人才开始利用黎巴嫩地区生长茂密的雪松来建造船只。他们的船只是一种平底小舟,长度不超过20米。船上有短凳,供30名桨手就坐划行。船中央有一空舱,用来堆放货物或供人乘坐。船有一面风帆,但只有当风从背后吹来时,才可减轻桨手的划行。

    冰凌:这样的船与福建沿海出土的古船相比是小了点。如果腓尼基人主要是以舵手为动力,那他们航行的能力就有限了。

    苏文菁:地中海上有星罗棋布的岛屿,还有从南北大陆伸入海中的诸多半岛,在古代地中海并不是一个不可征服之海,与浩瀚的太平洋、印度洋相比,地中海就是一个“湖泊”。在地中海航行,他们主要依赖的动力是舵手,这种动力只适于近海与湖泊的航行,其远洋航海能力是值得怀疑的。风帆(季风、洋流)的力量他们要到西元前二世纪以后才知道。与这种航海能力相联系的是,腓尼基人在地中海南北两岸每隔30海里左右就要建一个据点,以做船只的维护与舵手的供给。


    附:

    苏文菁教授在纽约提出: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

    4月6日,美国强磊出版社、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在纽约曼哈顿万寿宫饭店召开记者招待会,邀请著名学者苏文菁教授发表她多年来研究的关于世界海洋文明的系统理论。苏文菁教授在记者招待会上正式提出,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这一理论的提出,在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闽籍旅美作家、美国强磊出版社总编辑冰凌依据苏文菁教授的系统理论,策划和主编了《在纽约解读福建》十卷本丛书,将在美国出版。

    冰凌主持了记者招待会。他介绍说,苏文菁教授是一位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是中国第一位系统研究19世纪初英国最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诗学的学者,同时还担任全国妇联执委,福建省政协委员,民革福建省常委等职。从1998年开始,苏文菁教授开始对世界海洋文明和闽文化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关于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的系统理论。目前,她在纽约州的康乃尔大学做访问研究。

    冰凌说,苏文菁教授提出的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发源地的系统理论,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和实例的考证研究上,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意义极为重大。将使人们摆脱以往对福建认识的边缘化;将使人们对福建乃至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崭新的阐释和准确的定位。这套系统理论的建立,将福建的新型形象推向世界平台和国际社会,使世界更加准确而清晰地认识福建、了解福建和向往福建;使海内外华人华侨、尤其是闽籍华人华侨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国;也为决策领导层制定福建的发展战略、建设大计和两岸和平统一,提供了新的参照数据和新的思路。随后,应冰凌的邀请,苏文菁教授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她的系统理论。

    苏文菁教授说,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是15世纪前的海洋之王。在中国,历史记载了远古时代的“闽在海中”的传说。从闽越国以强大的海军对抗汉朝中央政权,到宋朝册封福建海神妈祖,福建的海洋文化终于得到中央政权的认可。从海神信仰、造船技术、航路网络、航海技术、丰沛的物产到六百年前的郑和下西洋,都在证实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

    苏文菁教授指出,18万年前,福建第一次出现人类,便于海洋密切相关,昙石山遗址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全面的考古资料展现了福建先民在闽江入海口这一海洋性区域的生产工具、居住设计与饮食习惯,它是福建先民与海洋长期互动的结果。《山海经》载“闽在海中”。该书素材源于公元前21世纪。西周的《周礼》就有“闽”、“七闽”的称谓,是周朝东南部一个独立的大族。闽每年向朝廷进贡120名奴隶以及蚶等海洋特产。同期,古希腊的海洋文明主要记载在柏拉图(前427-前347)的《可里特雅斯》和《提迈尤斯》里,那就是著名的“亚特兰第斯”的故事。古希腊作为善于航海的民族,在公元2世纪之前却只能航行于地中海之中。直到托密列三世,水手帕勒斯掌握了印度洋季风的规律,希腊才开始走出地中海,进入红海和印度洋航线。

    苏文菁教授说,从先秦到唐,福建的海洋文明有三个重要的标志:汉朝闽越国与朝廷的交恶过程;三国时代福建的东冶、温麻(福州地区)不仅是吴国的海军基地、造船基地,还是“浮海求夷洲(台湾)及檀洲(夏威夷)”的出发点;到了唐朝中期,怛罗斯战役的失利与安史之乱使得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福州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古埃及虽然较早进入红海和印度洋航线,但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没有走得太远。考古资料证明,在公元前2世纪到15世纪,埃及以及北非地区大量存在中国的陶瓷碎片,该陶瓷大多是福建德化的产品。埃及人最远就是在印度洋上进行贸易。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古罗马历史学家普林尼分别记载了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的海洋航行,基本上都在地中海。

    苏文菁教授认为,宋代随着经济政治中心的不断南移,福建的海洋文化反脯于中原文明。典型事例就是妈祖这一福建的地方神受到朝廷的册封。中外典籍都证明,福建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与最有吸引力的区域。泉州的繁荣。宋朝赵汝适的《诸番志》已记载福建与近百个国家的交往与各国情况。元大德年间出现从福建出发到印度洋、东非的针路图。而郑和船队的航海力量都源于福建。王景宏,福建漳州人,郑和船队的实际指挥者。郑和船队两次从江苏太仓出发,当地的船员与航海力量不足以支持船队的航行。第三次开始改在福州长乐。

    苏文菁教授总结说,欧洲人认为在15世纪葡萄牙人迪亚士(1487年)绕过好望角、达•加马(1498年)越过莫桑比克海峡之前,欧洲人对太平洋、印度洋是不熟悉的。1492年哥伦布从另一个方向进入太平洋,由此才开始了世界文明的大航海时代。但是,许多国际学者也发现了中国北方文化与航海的矛盾。在李路耶(《当中国称霸海洋》的作者)看来,航海是黄河以南的“夷”人的事。这同样也是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的观点。我们认为这里的“夷”指得是福建人。由于福建的海洋文明的“失语”,孟希斯(《1421,中国发现了美国》的作者)竟然以为郑和的船队是从韩国或日本出发的。在中国的版图上看,北起渤海湾、南到三亚,漫长的海岸线上有许多地方都有形成海洋文明的地理条件。但从研究资料来看,福建的海洋文明不仅起源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而且创造了人类海洋文明的诸多壮举、塑造了木质帆船航海的典范。综上所述,经过科学的考证和研究,我们认为,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

    美国强磊出版社将出版由冰凌策划和主编、苏文菁教授撰写的《在纽约解读福建》丛书十卷本:总卷《在纽约解读福建》、第一卷《“掀起你的盖头来”-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第二卷《“闽在海中”---海洋文明的地理层面》、第三卷《“以舟为车”---福建的族群与民族结构》、第四卷《“以海为田”---海洋文明的经济层面》、第五卷《东方海神妈祖---海洋文明的文化层面》、第六卷《郑和从福建长乐下海---福建航海技术与军事的发展》、第七卷《执手而行的台湾---福建海洋文明的延伸》、第八卷《海洋文明的航船重新启航---建设福建现代海洋文明的辉煌》、第九卷《无法拒绝的航行---世界向往现代海洋文明的福建》。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