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NBA年度50佳名单揭示姚明地位2005/03/25
  • 谈谈聂卫平的棋艺和私生活2005/03/24
  • 田亮为十运蛰伏清华 2005/03/11
  • 郎平很生气:希望他们道歉2005/03/10
  • 取消国足震惊FIFA 布拉特2005/03/08
  • 叶莉嗔怪姚明在家总是玩游戏2005/03/08
  • 普拉蒂尼:服禁药就像做爱2005/03/03
  • 全年中国女垒集训费用1000元/人2005/02/16
  •  
    郑海霞秘密文身 打球只为混饭吃
    时间:2005/04/21 出处:
    夜色朦朦,总政北京红山口体育训练基地的操场上,一个高大的身影在400米跑道上疾走。随身听里播放着最新的国内外新闻。

      这个每天都要快走上10圈儿的大个子就是曾经叱咤国际篮坛的巨星郑海霞。

      多年的伤病让她再也不能跑步了,只能快走。“搞体育的人,还是要坚持健身,你看我的身材保持得还可以吧,多修长!”爽朗的笑声中,海霞豁达的特质展现无遗。

      总政在北京黄寺给她分了一套房子,但是海霞只能在周末的时候才回去住上一两天。作为八一队的领队,她每天早上6点半都要跟队员一起出早操。而黄寺发往红山口的班车7点才开,所以她只能选择住在运动队里。训练基地里那个12平方米的办公室,同时也是海霞的卧室。
      4月15日是海霞38岁的生日。四年前,她就成为了两杠四星的大校,运动队没有将军的编制,但功勋卓著的她享受着副军级待遇,也就是不挂衔的将军了。 “我就觉得自己是个很没有进取心的人。当年选择篮球就不是胸怀大志,现在也一样,钱、名、权,我都没有野心,就踏踏实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非常知足了。”

      2.04米的郑海霞,快乐地游走在篮球、朋友、家人之间。

      搞体育就意味着有饭吃

      上个世纪60年代末,在河南商丘小县柘城一个农家小院里,郑家的第五个孩子出生了。她叫郑英华,小名叫海霞。两个哥哥,两个姐姐,还有朴实的双亲,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最小的妹妹将来会“光宗耀祖”。“他们都是特别普通的人。可以说,如果不是我后来打篮球,恐怕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我的哥哥也就1米80,姐姐也不过1米62,太普通了,也就出了我这个妹妹。”

      那个年代的河南农村,吃不饱,穿不暖。红薯、玉米都是美餐。以至于到了今天,海霞还是改不了饮食习惯。“能吃饱就行,什么菜系呀,味道呀,不用讲究。”所以,红薯、玉米这样的粗粮反而更对海霞的胃口。“也不是因为粗粮有营养才喜欢吃。我是农村人,小时候就是吃这些东西,习惯了,现在吃起来还觉得亲切。”

      身高疯长的海霞终于让人们看到了她不平凡的潜质。12岁那年,已经在东海舰队当兵的哥哥考虑到家境的贫困,想给最小的妹妹找个出路。他把海霞推荐给了商丘体校,使她有机会第一次接触到篮球运动。海霞当年打篮球唯一的想法就是脱贫。“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明星,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搞体育就意味着有饭吃,有衣服穿。”

      1980年,13岁的郑海霞来到武汉部队队,真正开始接受正规的篮球训练。1981年,在四川达县举行的全国青年联赛上,14岁的郑海霞人生有了一次重大的转机——当时八一青年女篮的主教练陈常凤相中了这位大个子女孩。陈常凤在五十年代曾被贺龙元帅誉为篮球场上的“小老虎”,豆蔻年华的郑海霞被这位铁娘子招至麾下,让国人相信,又一员虎将呼之欲出了。1983年,16岁的郑海霞在陈常凤指导的锤炼下逐渐展露锋芒,被选入国家队,开始了她篮球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历程,也拉开了“郑海霞时代”:在中国女篮的十三年里,作为绝对主力的郑海霞,拥有四届奥运会、四届世界锦标赛、四届亚运会和八届亚洲锦标赛的参赛纪录,并为中国女篮夺得过奥运会和世锦赛的银牌。

      对比海霞退役后中国女篮走过的10年,我们再难看到昔日的辉煌。可以说,当年是靠了郑海霞一己之力,才让我们品尝到了世界亚军,奥运会银牌的甘甜。有效的队伍管理,科学合理的技战术运用,还有就是个人特点的突出,这三点是海霞总结的成功秘诀。的确,上世纪90年代初那个叱咤风云的中国女篮,如果没有了郑海霞,将是一支非常平庸的队伍。几十年才出一个郑海霞,海霞自己也知道概率有多小,“很难讲什么时候再出一个郑海霞这样的队员。”她深深地叹了口气。

      很多人以为,当年中国女篮离世锦赛、奥运会冠军只有一步之遥,海霞最大的遗憾应该是没有站到世界最高的领奖台上。其实不是这样。

      海霞对已经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中国女篮能攀到世界亚军的位置,已经是非常幸运,超水平发挥了。中国女篮无论从身体机能和技战术素养方面,跟强国比还是有差距,打到世界第二的地步,已经创造了奇迹,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独家披露的秘密文身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郑海霞参加的最后一届奥运会,中国女篮未能进入前八名,一个时代结束了。29岁的海霞在巨大的失望中,却也获得了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契机。在中国篮协和刚刚成立的美国WNBA的运作下,她顺利加盟了洛杉矶火花队,成为第一个在美国打球的亚洲球星。

      那一年的5 月中旬,自称为“日落西山”的郑海霞迎着美洲大陆西岸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在了洛杉矶机场。她找不到可以吃饭的地方,饿着肚子就去见洛杉矶火花队的教练和队友了。“我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到的美国,马上就要开始比赛了,可以说一点喘息的机会都没有。”相比之下,隋菲菲和苗立杰就好多了,她们4月中旬就提前到了美国,有一个多月适应的时间。但是,海霞的经历证明,外国运动员要真正融入WNBA,非常难。“阅历要在痛苦中丰富”是海霞自己总结出来的格言。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训练方法的差异。WNBA的战术训练同国内完全不一样,每个球队都有100多套不同的战术组合,只能死记硬背。海霞当年就是把战术安排用笔写满了手掌和手臂,“这是我第一次跟记者说我当年的小秘密。”海霞说,“如果不知道自己在战术中的位置和动作,在训练的时候你完全就是个傻子。我也不能写在纸上,哪有时间让你边翻纸片边打球呀。所以就有了这个奇怪的文身。”

      WNBA的训练,大部分需要靠球员自己安排。而在国内,体能训练、技术训练,队里都安排好了,WNBA的训练实际上就是把队伍组合起来准备比赛,体能呀,个人技术呀,只能自己练,没有人会来指导你,督促你。海霞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上了。 “我后来才知道,不能等着别人来教。出了篮球馆,教练和队友就跟陌生人没有两样。”

      海霞至今还感谢当年那个帮助过她的经纪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人,到哪里都有人真诚地帮助我,愿意跟我做朋友。”比如在美国,她的经纪人对她的帮助让海霞至今感激不尽。“他是一个非常好的男士,是台湾出生的美籍华人,在生活上给了我很多帮助。”

      这样的生活是她想要的了

      1998年,郑海霞结束了WNBA的职业生涯回到国内。当时她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自己的X光片,去找国内最好的运动医学专家。不幸的是,国内的诊断和美国专家的诊断一样:腰椎间盘突出、骨刺、粉碎性骨折,医生建议她永远停止篮球运动。

      永远停止篮球运动?对于一个从小就与篮球相依为命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异常灾难性的消息。就在这个时候,幸运之神再次降临。总政体育局任命她为八一女篮的主教练,在那一年的全国女篮甲级联赛中,八一女篮意外降级,爆出了国内篮坛的最大冷门。郑海霞属于临危受命,她回到自己的娘家八一女篮,既当主教练又做球员,苦战一百五十多个日夜,终于与她的弟子们以乙级联赛冠军的身份,重新杀回甲级联赛的行列。到了2005年,郑海霞已经把八一女篮带到了四连冠。

      2004年,郑海霞结束了一段恋情,这也许是近年球场外让她最心动与心痛的经历了,“我再也不奢望爱情的降临了,我曾经谈过两次恋爱,都无疾而终了,我还能有什么梦想?”海霞有些幽怨,“在恋爱问题上,我永远是被动的。可能是我的性格决定的。我也会跟一些男士喝茶聊天,一起购物什么的,但人们都知道,这样的关系就是朋友,我很多男性朋友都是有家庭的,我也绝不会影响别人的家庭,跟男性交往,我很坦然,我追求的是心灵的纯净。”
      海霞反复提到“心灵纯净”,“当然我不是独身主义者,可能我最后也能遇到合适的人。但我不再刻意去追求了。”

      如今的海霞,功成名就却生活恬淡

      家人是海霞永远的牵挂。父母去世后,两个姐姐仍在河南老家务农,两个哥哥都到了天津。大哥原来是做会计的,现在已经退休了,二哥还在渤海石油公司做行政工作。两个姐姐经常到北京和天津玩,海霞也尽量抽时间到天津去跟家人团聚。大哥的女儿19岁到北京上大学后,就一直住在姑姑郑海霞家。侄女跟她住了12 年,感情非常好。现在侄女结婚了,也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是俩口子大部分的时间还是住在海霞在黄寺的房子里。海霞心态年轻,跟小侄女也有关系,她经常教姑姑一些新东西,比如说上网。姑侄俩经常在周末的时候一起在网上冲浪。

      “可以说除了男女之间那点微妙的东西我没有,别的我都有了。亲密的家人,真诚的朋友,我很幸运,很知足。”刚刚38岁的海霞说。

      除了部队在黄寺分的房子,郑海霞没有别的房产,也没有私车,“现在还没有想过买车的事情。一个是奢侈,另外一个,我这身材,找合适的车太难了,总不能车也订做吧。”海霞虽然已经拿了车本,但从来没有开过。“我家最贵重的财产是我现在用的手机!”这个牌子的手机只要一出新的,海霞就换,也是她简朴生活中最大的一笔开销了。

      身着唐装是海霞近几年的招牌形象,她的衣橱里有各式各样的唐装,都是她订做的。“我都记不起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穿唐装的,作为中国人,穿着中式服装的感觉很特别。一件四五百块钱吧,还能负担得起。”海霞笑着说。她没有太多的衣服,毕竟,正式的场合她必须穿军装或者运动装。“部队里开会,搞三讲呀,先进性教育呀,都需要穿军装。其实运动装我最乐意穿,舒服,得体,最符合我的身份。”

      最后再回到吃饭的话题上。当初她为了吃饭而选择了篮球这行当,如今的回报是再也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了。但对于吃,郑海霞一直没有特殊的偏好,她几乎从来不做饭,都是去吃食堂。但是,熟悉她的人也知道,她还是有两样拿手的,一个是煮饺子,一个就是拌沙拉。反正,她从来不会饿着自己。




    Copyright 1998-200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