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的孩童教育
|
时间:2004/07/20 出处: |
早就听一句流行语说过:“美国是孩子的天堂、青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但我真正找到“孩子天堂”般感觉的,却是最近的事。
趁着放假我和先生去了圣地亚哥和俄勒冈州的尤金大学城,探望友人的女儿彭多娜和帕玛拉。短暂时光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不仅有南加州热烈明媚的骄阳,与他女儿一家4口比骄阳还火热的拥抱和盛情;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园硕大无比、绿荫掩映的迷人景致;还有在闻名于世的海洋世界和孩子们共同观赏妙趣横生的海豚表演、险象环生的鲸鱼表演,动物园中熊猫妈咪怎样爱抚小熊猫;享受卡罗斯拔小城的古典风情以及南太平洋海滩的绚丽落日。更由于东道主一家的朝夕相处,观察了解了美国华人ABC子女生活教育的细微之处,体会与母国环境教育及方式的迥然不同。
彭多娜有两个女儿,大的5岁,名叫菲比;小的才3岁,名佩姬。俩姐妹嘴巴甜如蜜,尽管不会讲一句中文,但见了关先生满口“公公、公公”的叫个不停,先生故意用粤语逗她:“呢叫乜名呵?”她瞪着诧异的大眼追问:“What you said?”先生笑着用英语告诉她,这是问她叫什么名字?第二天先生再用粤语提问,小家伙的回答脱口而出“菲比”,把先生乐得合不拢嘴,玩具买了一大堆,巴比娃娃、精美积木、智力游戏什么的,还眉开眼笑地陪她们一起玩。
菲比每天上午都由她妈咪送去学校读学前班;佩姬则一周去幼儿园3次。她的妈咪接接送送忙得不亦乐乎。我们陪着一同开车去接孩子,只见栅栏内的草坪小乐园里,一群肤色迥异的学童荡秋千的、乘滑滑梯的、做游戏的,简直开心极了。小姐妹中那大的话多,叽哩瓜啦,或告诉妈咪自己在班上所学的课程和完成的作业;或“5个W”没完没了---What? Why? Who? Where? When?天上地下地问个不休。小的则“倚小卖小”,不是缠着爸爸叫“大大”做这样那样,就是喊“妈咪妈咪”麻烦多多。一上车她们就要看最新的卡通故事 DVD,哇,美国车商实在厉害,在儿童座位前上方安置一个小电视屏幕,既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也让父母在开车时不必为孩子吵闹分心。现代化的视听节目真是无处不在﹗
菲比别看小不点儿,却已经会操作计算机,她爸十分注重智力开发,给她买来算术、语文、天文、地理、历史、科技等各类知识的、智力启蒙的CD、DVD多达上百套,除了买的还有录的,整个架上CD、DVD、VCD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这天她又拥有了几张新的算学游戏光盘,自个儿埋头在计算机上摸索。摆弄不了才求我,“Can you help me?”
那玩艺儿叫我都看得懵懵懂懂晕乎,画面一忽儿在太空实验室,很多的暗道机关,操作失误就会给你一警告;一忽儿冒出几个问题让你解答,测试你的文理知识水平。好在我还能对付简单的运算,帮忙加减乘除,这样才算玩出点名堂。但,计算机游戏是循序渐进的,愈往下愈难,我就开始力不从心了。脑子好象一下子变得空白光滑,如鸡蛋。连一点点象征智商的沟纹都没有。这时候,唉,我就只好怪爹妈把我生得早了一点,同时亦羡慕如今的孩子生逢其时,太幸福了、太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了。难怪现在的子女个个聪明伶俐,脑瓜子装的东西多、想象力发达、信息的密度加大嘛﹗
孩子求知欲之旺盛,甚至连吃饭间隙都会溜进计算机房悄悄小玩一通。被妈咪发现,也只是轻言细语两句关爱嘱咐。就连孩子调皮无知耍赖哭闹,大人也没一句重言呵斥,只是指出她不对的同时要求她说一声Sorry。教育方式如和风细雨,潜移默化。每晚临睡前,沐浴得浑身清香的菲比、佩姬都会过来向“公公”和我道晚安、吻一下腮,才自去卧房歇息。早晨起来也会向客人问候一句早上好。礼貌之举让整个家庭充满了温馨。相比而言有着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华文明古国,好些礼貌礼仪似早被国人弃如敝屣。
住在尤金的大女儿帕玛拉当年曾经是柏克莱加大的高材生。结婚后随着当医生的丈夫迁移到外州。因有了小宝贝凯丽、恰莉,就不得不花许多精力在家务和教育孩子身上。虽然目前她还兼做房地产经纪,那也是见缝插针打联系电话和同伴联手来做。她短发、便装从早到晚一副家里家外、主妇和职业女性兼顾的忙碌样子。
凯丽刚3岁多,就已经有模有样地去芭蕾舞学校进行基本的舞蹈训练了。平时这个孩子比较害羞娇气,不怎么听大人话,可是一到学校就乖得像羊羔,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停地奔跑跳跃、做各种各样的芭蕾舞动作。她爸爸举着摄影机拍照录像,不亦乐乎。小宝贝恰莉才10个月大,就去上了社区中心的一家音乐班。
我寻思,这么个丁点儿大的孩子,刚才学会爬、坐,连话都不会讲怎么学习音乐呢?那天她上课就随着去观摩一番。挺有趣﹗上课时候,洋老师抱着一个假娃娃,五六位年轻妈妈各抱自己的孩子跟着不同节奏的音乐、及老师的唱和动作,起立坐下、舞动转圈、拍手脸拍肩拍腿……压轴戏竟是一段中国的民族音乐,在欢快的节奏中老师发给每位学童家长一条色彩鲜艳的丝绸,让她们带孩子自由舒展地闻曲起舞。小恰莉乐得在地上抓丝绸连滚带爬……她妈妈告诉我,自从上了音乐班,孩子比先前更活泼爱笑了。所以,音乐班除了给孩子灌输最初的乐感之外,更兼有让小小幼童学习社交的功效呢﹗
来美数年耳闻目睹,发现华人对子女的教育一向很重视,无论天涯海角、异国他乡,始终保持薪火代代相传。就连ABC或第二三代移民也不例外。从关先生到他几个儿女、再延续到外孙女,无论大人怎么辛苦劳累,孩子教育永远都不会放松的。听先生感叹,在异乡打拼吃苦耐劳大半生,每周恨不得工作7天、常常加班加点挣血汗钱,为了让孩子们进好学校、受最好的教育。从小进私立幼儿园、到昂贵的私立教会学校、一直到名牌大学。关先生的子女有3个毕业于名校柏克莱加州大学,一个毕业于纽约私立大学、一个毕业于芝加哥地保罗大学,有的还拥有一两个硕士学位。关先生形象地比喻:“从小到大,每个孩子的教育费用开销差不多相当于买一栋房子;如果不投资在孩子教育上,现在我也有5座房子哪。”
我寻思,现在年轻人多子女的人不多,除了精力不逮之外,大概也是被这高昂的付出给吓住了吧?在教育费用上,华人家长是不惜血本、尽其所有;而美国家长习惯是让孩子申请政府贷款、或者勤工俭学半工半读,让子女尽早独立。华人家长就不大习惯。他们认为自己责无旁贷,有能力就要让子女一心一意读书。而且华人对子女教育重视的程度不仅饱含学区环境、教学质量、中小学课程的关心辅导,还有周末课如钢琴、小提琴、芭蕾、古筝等等再加各类中文学校,以及运动球类的训练;再到大学专业选择、师资力量评估、校园环境视察挑选……总之,凡是能被父母关心的地方,父母陪同儿女的足迹一定会光顾过那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