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人流泪的腊肉
|
时间:2004/05/12 出处: |
镇巴的猪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天然食品”,是绿色生态猪。可是,天荒地远,交通不便,不仅猪不好卖,腌成上好的腊肉也卖不出去提及腊肉,好多人都有“流口水”的记忆,———腊肉好香哟,或蒸或烧,或煎或煮,再添些许辣椒,能不让人垂涎!
然而前不久笔者在国定贫困县陕西镇巴县调研时,县委刘书记却对我说,他每次下乡看着家家户户墙上挂着的腊肉,就想流泪。
过去,农民生活苦,腊肉是稀罕物。只有过节或来了亲戚朋友,才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割一点。那时的说法是:“谁家挂的腊肉多,谁家就富。”时代变了,现在农户过年杀猪早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农民眼下想的是,如何把圈里养的猪变成花花绿绿的钞票。镇巴位于巴山深处,这里的猪在当地是出名的,喝的是“矿泉水”(没有污染的水),吃的是“天然食品”(没有污染的草料),是绿色猪,生态猪。可是,天荒地远,交通不便,不仅猪不好卖,腌成上好的腊肉也卖不出去。
刘书记说,如果我的产品没有竞争优势,我就认了;有竞争优势,然而还是上不了市场,你说是不是让人欲哭无泪?
事实上,“镇巴腊肉现象”并非孤例。目前我国还有3000多万特困人口,他们的生活环境大多像镇巴一样偏僻,这些地区的农产品也大多面临着镇巴腊肉一样的尴尬。而农产品往往又是这些贫困地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们过去在考察农民收入时,往往把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进行累加,不少地方由于头年农民实物收入没有变现,第二年又将实物作为新的农民收入的一部分计算在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收入统计失真。
中央1号文件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现在的统计方法已作了重大变革,比如,对农民的现金收入更重视了。今年第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达到834元,增长9.2%。
但是,必须看到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并不能说明3000万贫困人口所在的山区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如镇巴,人均收入刚刚超过1000元,部分更偏远的山林之中,农民收入也就是650元。相反,一些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强劲,掩盖了贫困地区农民现金收入的徘徊甚至下降的情况。贫困地区还有很多的“镇巴腊肉现象”,还有很多面对本来应该很有市场竞争力却难以进入市场的农产品。所以,必须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切实的措施,在搞活农村流通方面下功夫,在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上多做文章。(高云才)《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10日 第十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