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斯大林与娜佳的爱情悲剧
|
时间:2004/04/27 出处: |
1932年11月8日,正是十月革命五周年的纪念日。刚刚举行完庆祝大会。清晨,克里姆林宫官邸和往常一样静静地毫无声息,一位上了年纪的保姆步履蹒跚地走来,她是服侍斯大林夫人娜佳起床的。她轻轻地推开房门,可是,她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只见女主人娜佳倒在血泊里,手里握着一支袖珍左轮手枪。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娜佳又是如何走进斯大林的生活中的呢? 爱情:一道不对称的风景线 1903年春天,在巴库,一个两岁的女孩在海边玩耍时,不慎被海浪冲走了。斯大林看到这一情景,奋不顾身地跳进海里,把她救了上来,这个落水的小女孩就是娜佳。当时,斯大林已经24岁了。斯大林和娜佳的父母的友谊却是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娜佳的父亲,1898年就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她就出生在这个沃罗涅什省的农民、后来又是外高加索铁路工厂的工人家庭里。她的父母早就认识了斯大林,把他当作亲密的朋友,并且几乎把他当作了儿子。 1917年夏冬的白色恐怖日子里,列宁就在她的家里隐蔽。这时的斯大林,刚刚从西伯利亚流放回来,他已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职业革命家了。作为娜佳父亲的老朋友和列宁的战友出现在她家里时,斯大林无论如何也无法将14年前的婴儿和眼前的她联系在一起,因为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有着微黑的肤色,鸭蛋脸,柔和的棕色大眼睛,带着某种东方女性多愁善感仪态的16岁的女中学生。这时的斯大林已经有了妻子。她的名字叫叶卡捷林娜·斯瓦尼泽。可惜的是,在他们儿子雅可夫刚刚两岁的时候,她就去世了。 和娜佳的爱情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无从得知。但是,可以肯定,当刚刚16岁的娜佳第一眼看见斯大林,看见那个从流放地归来的刚毅的他时,爱慕之情就已经在悄悄地萌生了,只是那个时候她只能把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当斯大林失去了妻子,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娜佳,这个只有18岁的少女,就不顾年龄上的巨大差异,不顾母亲的极力反对毅然来到他的身边。 婚姻:无法共享的晚餐 这个18岁的少女,不仅深深地爱着比她大22岁的革命领袖,而且还肩负着和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工作担子。于是她拼命地学习,努力缩短她和斯大林之间的差距。她自己几乎从来不在孩子们的身边。娜佳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回忆道:“她是一位严格的,对孩子要求很高的母亲,她怕把我们惯坏了,因为父亲已经很疼我们。”虽然娜佳很少和孩子们在一起,但是在子女们的印象中,他们的妈妈却是一位受尊重、聪明、美丽、对所有的人都是彬彬有礼的好母亲。 娜佳深深地眷念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她有着平静而舒适的生活,她受到人们的尊重。但她内心中的孤立和自尊则更令人称道。 她是一个极聪慧的女人,心地又非常善良,一旦爱上一个人,或被一个人爱,她就把自己永远地交给对方。但是,她和斯大林在年龄和经历上的巨大差异,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的。 斯大林主宰着一个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的国家的命运,他拥有一个自己的世界,这些都决定了斯大林应当具备钢铁一般地果断、沉稳甚至是冷漠和专横的性格。然而娜佳对他这个内心世界的了解毕竟还是幼稚的,她总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去衡量这一位伟人。这种衡量和希望她又是从来都不愿意说出来,因为她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性格内向的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她也从来不肯承认自己的心里有什么事。 对于娜佳来说,斯大林已经在慢慢变成一个极其生硬,极不善于体贴人、关心人的人了,他已经不再是她在青年时期所憧憬的那样的人了,然而她仍然深深地爱着他,这使她十分苦恼,也十分失望,她把自我比喻为一个可怜的殉难者。 正如普希金所说的那样:“你不能把一头战战兢兢的鹿同一匹战马套在一起。” 娜佳和斯大林之间的争吵开始爆发了,并且不断地发生。1926年的一次吵架后,一气之下,娜佳带着儿子瓦西里和女儿斯维特兰娜回到列宁格勒的娘家去住。不久之后,斯大林主动“求和”,他在莫斯科打电话给娜佳,并且表示要去接他们回家。然而娜佳却在电话里用带有讽刺意味的话来回答他:“你来干什么?这对国家来说代价太高了。”但是,她又每每为斯大林给予她的脉脉温情而欣喜若狂。 在苏联高层领导夫人们的圈子里,娜佳逐渐成为一个不被理解的人,她们批评她,说她太严肃、太严格了,和自己本身的实际年龄很不相符,这就更加深了她的苦闷和孤独。 她曾不止一次地告诉她的亲戚和好友,她要离开斯大林,可是她又始终下不了决心。 那么,到底为了什么事使她断然与曾是他心目中爱人最高典范的他永别了呢? 1932年11月7日晚,克里姆林宫为庆祝十月革命15周年举行盛大的节日宴会。党政的高级官员、外国代表团的贵宾云集,气氛极为热烈。斯大林当时情绪非常好,他当着大家的面喊娜佳:“喂,你,也来喝一杯!”在这种正式的场合,他应该遵循礼节,叫妻子的名字,或叫表示亲密的爱称。可是斯大林忽视了,从来就认为自己不是附属品的娜佳感到受了羞辱,于是非常内向的她大喊一声:“我不是你的什么‘喂’!”接着站起来,在所有宾客的惊愕中退出了会场。 据老保姆回忆,她死前一段时间十分忧郁。这时斯大林的冷漠与专横无疑更深地刺伤了她的心,加速了她走向毁灭。 悲剧:永远滴血的伤口 娜佳的死给了斯大林极大的震惊: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什么她要用自杀来惩罚我?难道我不善于体贴?难道没有把她当作妻子去爱?难道没有尊重她,难道少陪她上几次剧院就那么重要?这位“钢铁科巴”对于妻子的死提出了疑问,但他不明白,这一切所发生的原因在于他的“无情”。 最初几天,斯大林的精神几乎崩溃。在遗体告别仪式上,他手扶棺木悲哀的沉默着,却再也没有力量去参加葬礼了。他对娜佳的嫂子说:“我也不想活下去了……”娜佳的嫂子和姐姐日夜都守着他,担心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来。 1934年12月1日,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省委书记基洛夫遭暗杀。这使斯大林认定:敌人就在党内包围着他。如果说妻子的死是个人自杀,那么基洛夫的死,肯定是同暗杀列宁一样,是政治阴谋的一部分。他认为党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洗,一个不留地彻底肃清敌对分子。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恐怖的“肃反运动”,在“随着社会主义的深入开展,阶级斗争愈来愈尖锐”的理论旗帜下,愈演愈烈,愈演愈惨。 妻子娜佳的自杀,对于斯大林来说,是一个可怕的打击,使他的心灵变得如此空虚,以致失去了对同志、对朋友的信任。他认为连“最亲密和忠诚的朋友”的妻子都如此“狠心”地“背叛”了他,那么,还有谁可以让他信任的呢? 娜佳的死,是斯大林心底深处的一道流着血的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那些他主观上认为造成娜佳死因的因素,越来越满怀痛恨。他经常咒骂娜佳的好友波琳娜·谢苗诺夫娜,咒骂送给娜佳那把小手枪的巴维尔(娜佳的哥哥)。但与此同时,他对娜佳的怀念也是越来越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