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人生命谢幕的最后留言
|
时间:2004/04/17 出处: |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死亡是人性最耐人寻味的一次反射。每一个人的死可能都是不同的,名人会有什么异样?当他们和死神相遇时,他们会有什么异于常人的表现?生命的最后一刻来临,他们会说什么?
幽默地挥手:“不要慌,我已经准备就绪。”
死亡原本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但有的人面对死亡却表现出难得的幽默和洒脱,使恐怖的死亡仿佛变得轻松愉悦。
爱迪生84岁高龄的时候,仍然整天在实验室里忙碌。有一天,终于因体力不支昏了过去。当他在病房里苏醒后,发现亲友们正在焦虑地看着他。爱迪生向大家扫视一遍,然后微笑着说:“阴间的景色还真是不错啊。”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很快就平静地去了那个“不错”的世界。
1917年9月27日,法国著名的现代派画家德加生命垂危,听说有人要为他举办隆重的葬礼,他郑重地对弟子福兰说:“如果一定要为我举行葬礼,你,福兰,就站出来说:‘他热爱绘画。我也一样。如此而已。’然后就让大家回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他的长篇讽刺作品《巨人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强烈反响,可他本人却因此长期受到教会势力的迫害。1553年4月9日,这位思想“巨人”离开了这个可笑的世界。临终前,他拉着朋友的手说:“笑剧已经演完,现在正是闭幕的时候。”
1778年7月,因《社会契约论》、《忏悔录》而闻名于世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身心疲惫地望着窗外透明的天空,对无限伤感的夫人华舒尔说:“可别太伤心,你看,那天空多么透明。在那里我一定会很快乐……”一代思想大师就这样躺在妻子的怀中离开了人间。
马克·吐温,被誉为“最杰出的幽默大师”。1910年4月21日,74岁的幽默大师因患支气管炎和心脏病生命垂危。见许多朋友心情沉重地围在他的病床边,马克·吐温艰难地嚅动着嘴唇说:“我们要告别了。可是,我们还会相逢呀!”说完,就带着他那永恒的幽默和对生活的眷恋闭上了眼睛。
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体弱多病,但工作勤勉。1921年3月4日,他因积劳成疾而不得不离开白宫,从此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1924年2月3日,死神终于降临。看着身边看护人员手忙脚乱的样子,他不无幽默地说:“不要慌,我已经准备就绪。”
美国著名的牧师约翰·霍尔摩斯躺在临终的床上,一个护士把手伸在灵布下,摸了摸他的脚,小声对他的亲属说:“奇怪,没有人在死的时候,脚还是热的。”霍尔摩斯蓦地睁开双眼,发表了最后的观点:“约翰·霍尔摩斯却是如此。”
俄国革命家贝斯契夫·路明受绞刑时,绞索断了。他从地上爬起来,笑着说:“我老是不成功。瞧,连在这儿都遭遇失败!” 执著的坚忍:“我的冻鸡怎样啦?”
很多名人终其一生都在为钟爱的事业而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种执著的事业精神,可歌可泣,感人至深。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出生于叙拉古。公元前212年,罗马人偷袭了叙拉古城。从战场上归来的阿基米德,明知死亡已不可免,仍然回到书房,继续研究沙盘上的几何图形。手举佩剑的罗马士兵闯了进来,阿基米德对他们说:“请让我画完这个圆圈,再……”话没说完,就倒在血泊之中。
英国化学家、皇家学会会员道尔顿,一生最酷爱的活动就是观测天气。每晚9点差一刻,他就把当天的气象情况记录在本子上,这一习惯坚持了50多年。1844年 7月27日9点差一刻,他坚持观察完气象,当他回到房间时,已经虚弱难支。他勉强握着笔开始记录,嘴里念着:“今晚……微雨……”然后就永远地躺下了。
拿破仑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以后,经受着难以言表的精神痛苦和折磨,他大量地读书,大声地说话,疯狂地骑着马在荒岛上奔驰。 1821年5月5日下午6时,52岁的拿破仑带着对过去煊赫事业的无限怀念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高喊着:“法兰西……冲锋……冲锋……”
德国19世纪伟大诗人海涅,老年时身体孱弱,即使这样,他仍一刻不停地创作。1856年,海涅的病情恶化,双目几乎失明,瘫痪在床。在弥留之际,他还在对身边的人说:“我要写,写呀!纸呢?铅笔呢?”
1896 年,意大利画家塞冈提尼开始创作表现阿尔卑斯山壮丽景色的大型三联画《生》、《自然》、《死》。为了纵览山景湖色,他必须攀上海拔近3000米的峰顶去工作。1899年9月28日,画家突然感到腹痛如绞,当医生赶到山上时,发现是盲肠炎延误引起了腹膜炎,抢救已经来不及了。29日傍晚,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塞冈提尼忽然睁开了眼睛,他仰望着窗外,说了最后一句话:“你们看,那是我的山!”
培根到了晚年,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哲学和科学研究中。1626年,他因做动物防腐试验不幸得了风寒。病中的培根仍在试验室工作,他杀了一只鸡,用冰雪填上鸡膛。等这些事做完时,他终于倒下了。当他被人抬回屋内躺在病床上时,仍念念不忘他的防腐试验。“我的冻鸡呢?我的冻鸡怎样啦?”一颗非凡的心脏就在这样的喃喃中停止了跳动。
伤感的留恋:“皮安训,来救我!”
死亡是一次长久的别离,所以,无论人类怎样超脱,都无法放弃对生的眷恋。名人更是如此。
诗人拜伦长期被迫过着艰辛的流亡生活,这种生活使他很年轻就身染重病。1824年4月19日,临终时的拜伦异常悲伤,对守护他的人说:“死,对我并不算什么……唯一的遗憾是心爱的女儿……唉!我这就要睡了……睡了……”
德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歌德身患重病后,依旧对生活怀有强烈的热爱。1832年3月22日上午,老人坐在沙发椅上沉沉入睡,喃喃自语地说:“您看,多么漂亮的女子,多么黑的头发……打开百叶窗吧,让阳光进来。”后来,他睁开了眼睛,看见在他面前的是女儿奥蒂莉。他艰难地对奥蒂莉说:“过来,小女儿,把小手伸给我。”拉着女儿的手,歌德昏睡过去,直到他的头垂下为止。
1845年,28岁的美国超验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梭罗只身来到华尔腾湖畔,过上了与世隔绝的隐士生活,以示对现实社会的反抗和不满。1862年,45岁的梭罗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同年5月6日,他恋恋地说完“好大的鹿……印第安女人……”就溘然长逝。
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命运多舛,直到1850年3月逝世前5个月时,才终于和他心爱的汉斯嘉夫人结婚。医生诊断他将不久于人间,可他却以毫不动摇的乐观精神和热情准备了一个新家,以便和妻子共度余生。然而死亡没有可怜他,在神志昏迷之际,巴尔扎克高声呼喊着:“皮安训,来救我!”——皮安训是他作品中一个能行使奇迹的医生,作家带着对生命的强烈渴望遗憾地走了。
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是一个既随和友好,又文雅高尚的绅士,他对所有的人都满怀爱心。当死亡临近时,他注视着妻子,紧紧握着她的手,轻轻地说:“亲爱的,我们要分手了,上帝召我去了……”说完,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眼角滚出一串热泪。
19世纪俄罗斯文学巨匠契诃夫,临终前愤愤地说:“我一点都不明白,人为什么一定要死?生活是如此美好!”然而,他还是死了。
豪迈地面对:“我就喜欢这样死去!”
有的人害怕死亡,有的人面对死亡却视死如归,充满了毫无畏惧的勇敢和豪迈。
丹东,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活动家,由于他公开反对罗伯斯比尔等人的恐怖行为,1794年3月被捕。4月5日,丹东因“叛国通敌、危害共和国”罪名被送上断头台。临死时,他高声对审判他的人们说:“你们把我的头拿去示众吧,我的头是值得让众人一看的。”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尽管他极端憎恨社会的丑恶和黑暗,但却对这个社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总是为自己的故事添上一个圆满的结局。他一生都在渴望着光明,在他临终时,屋子里却一团漆黑。他愤怒地对身边的人说:“打开灯,我不在黑暗中回老家!”
法国政治家克列孟梭,风格强悍,人称“老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克列孟梭以74岁的高龄挺身而出,担任总理兼陆军总长。在他的顽强指挥下,法国人民终于把德军阻止在巴黎城下。克列孟梭被誉为“胜利之父”。1929年,88岁的克列孟梭即将走完人生旅程,临终时他告诉身边的人说:“我要死了,但我要站立着死!”这只“老虎”到死也没躺下。遵照他的遗愿,人们将他的遗体也直立着埋在地下。
梵高,19世纪末欧洲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一生屡遭挫折,中年时不幸患病,使他感到生命中最好的部分已经死去。于是他想到了自杀。1890年盛夏,梵高在田野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临终他豪迈地说:“我就喜欢这样死去!”
美国废除奴隶制运动的杰出领袖约翰·布朗,为推翻黑人奴隶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一次战斗中,布朗受伤被俘,遭到奴隶主法庭的非法审讯。被宣判绞刑以后,执刑者故意问他:“累不累?”他慷慨地回答说:“我不累,但请你快一点!”
美国革命家玛丽·爱托思临刑前无意中踩了刽子手的脚,她平静而有礼地对他说:“先生,对不起!”
诗人惠特曼临终时,一位友善的牧师为他祈祷,并提醒他说:上帝是仁慈的,希望上帝能宽恕你的罪过。惠特曼不屑一顾地说:“他当然要宽恕我,他本来就是吃这碗饭的!”
有些人的死亡是惊心动魄的,有些人的死亡是默默无闻的;有些人死亡就是终结,有些人死亡却将生命延续;有些人其生平淡无奇,其死却壮美热烈意味深长……
其实,和生相比,任何的死都没有了意义,除非从这无数的死亡中,我们能真正体悟到生的美丽和珍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