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越南:一个浪费美眉的地方()(图)2004/04/01
  • 泰国总理千金麦当劳打工2004/04/01
  • 海外学历、学位认证完全手册2004/03/31
  • 富商买到第3张太空旅游门票2004/03/31
  • 美国人千奇百怪的离婚理由2004/03/28
  • 昂贵的贵族女子学校2004/03/24
  • 为何瑞士不再是天堂2004/03/24
  • 25岁印度小伙子迎娶80岁亲奶奶2004/03/24
  •  
    见证历史的世界墓园(图)
    时间:2004/04/01 出处:

      又近清明,这个时候,我们不由想念远方的亲人,不禁追问: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究竟什么是一个生命留给世间的最后纪念?这个纪念又应以怎样的方式承载并向世人展现逝者的精神?

      奥地利中央公墓——维也纳的酣梦



      奥地利的维也纳,清幽而美丽。

      十八世纪以来,维也纳就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短短200年的时间内,在这个摇篮里成长起来的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以及施特劳斯父子、海顿,像璀璨的群星闪耀光华,也在这座城市的多瑙河畔与世长辞……

      中央公墓是维也纳郊外最大的墓地,大大小小有十几万人下葬于此。墓地前面是一条几公里长的大道,大道两边矗立着一行行参天大树,透过树干,是风格迥异的墓碑大师们的安息之地。在墓园的深处,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施特劳斯家族等二十多位音乐大师的墓碑,雕刻风格沉静而朴拙。

      贝多芬的墓地并不太大,四周比较开阔。灰色大理石的墓碑上雕刻着贝多芬的浮雕头像。墓碑上既无雕饰也无墓志铭,只有“贝多芬1770——— 1827”,再简单不过的几个字。它的附近,莫扎特的墓碑稍稍复杂一些,是一座2.5米高的尖顶方碑,碑的中段雕刻着他的头像,大师昂首侧目,仿佛在皇宫大舞台上指挥着几百人大乐队演奏《费加罗的婚礼》,张扬出无穷的个性魅力。

      在用天使、女神、竖琴、花冠等造型雕刻成的墓碑周围,一年四季总是摆放着游人敬献的鲜花。世界各地前来拜谒的虔诚的人们来到这里,总会放慢脚步,生怕打扰了这群早逝的缪斯之子的美梦。

      美国阿灵顿公墓——见证战争



      阿灵顿国家公墓被认为是美国最神圣的墓地。

      公墓就在五角大楼旁,与林肯纪念堂隔河相望,有140年的历史了,已成为美国的象征和历史的缩影,它见证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虽然是公墓,它却像公园那样美丽和宁静。以阿灵顿山岗为中心,墓园分布于斜坡和平地,到处是绿草,四周是树木,长眠在这里的人数已达28.7万。

      从一眼望不到头的墓碑上,不难看出历次战争带来的创伤和付出的代价。由黑色大理石制成的肯尼迪墓碑和普通墓碑排列在一起,只在墓前有一堆燃烧不熄的火炬,据说象征着他为国家利益工作不息的精神。绿茵茵的草地上,竖立着雪白无瑕的桅杆状墓碑,一个挨一个连成一片。尽管这些墓碑既小又简陋,但却排列得十分整齐,看上去宏伟壮观。站在这里,人们感到的不是悲凉,而是一种雄浑的力量,国家之魂的感召力。

      墓园里有一个用中文文字标识的墓碑———墓碑的正面是英文,背面用中文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

      法国拉雪兹公墓——灵魂的栖所



      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东部,占地44公顷,正式名称是“东部公墓”。

      这片墓地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城市,每条路都有路牌号码和名称。在拉雪兹,棺家不是耀示过去的辉煌,也不近似怀念,而是巴黎人生活一次平淡的迁移。

      公墓分为97个墓区,长眠着剧作家莫里哀、诗人拉封丹、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爱尔兰诗人及剧作家王尔德、著名油画《自由领导人民》的作者德拉克洛瓦、舞蹈家邓肯等等。

      肖邦墓低矮的墓碑上,有一个怀抱小提琴,沉浸在忧伤中的少女雕像。雕像寄托着人们对天才大师的惋惜和哀悼。阔大的树叶簇拥着墓廊间的一尊“大头”像,蓬乱的长发和略带愤怒的目光,让人一眼就认出,那就是巴尔扎克。

      最出乎意料的是普鲁斯特墓,这位巨富出身、喜欢将琐事仪式化的现代文豪给后人留下的却只是一块比单人床还要窄小的黑色大理石,高出地面不过一尺,除了正面刻有“MarcelProust,1871-1922”的字样,再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普鲁斯特的写作风格繁复恣肆,但作家自我的收束竟是如此的简练、突兀,连同他著名的《追忆似水流年》,都在那金色刻成的名字中回复。

      欧仁·鲍狄埃是《国际歌》歌词的作者,他的墓在95区。墓碑很特别,形状如一本打开的书。“书页”左边刻着其生卒年,右边是国际歌歌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莫斯科新圣母公墓——雕琢人生



      莫斯科列宁山下不远的新圣母公墓,一派安详,作家果戈里、契柯夫,画家列维坦、维拉丁·斯诺夫,舞蹈家乌兰诺娃,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电影导演爱森斯坦,“第一宇航员”加加林,农艺科学家米丘林……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人物,如今都默默伫立于墓地一角,任由后人臧否评说。

      这里的墓碑排列紧凑,很是随意。与其说是公墓,倒不如说是一片望不到边的大型雕塑公园。果戈里的雕像,表情敏感,微露嘲讽,“像”如其文。契诃夫的墓有些特别,是座小巧玲珑的白墙灰顶小屋,屋顶立着三根铁矛,寓意含蓄。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墓碑是一幅雪白的幕布———戏毕幕谢,一切都已结束。法捷耶夫的墓地,上半部是一个巨大的昂首远眺的作家头像,依托在一块高约两米的四方形大石上,下半部则是一组青年近卫军战士的全身雕塑———《青年近卫军》就出自他之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在宽约两米、高约一米的长方形墓碑上,右边是保尔的半身侧像,透着坚毅和顽强的神态;左边是他的钢盔和长枪,形象栩栩如生。

      时间是无情的,无论绝代佳人,还是不世天才,都会化为尘土,惟有智者的精神财富、独立思想才能永存于世。




    Copyright 1998-2003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