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的年代

还乡

  火车从西客站开出,几十分钟,已满目贫瘠。我再次想北京是一颗巨大孤独的心脏,贪婪抽干周围血
管。
  铁路两边都是垃圾,白色塑料袋触目惊心地为铁轨送葬。我想起杜海滨,“铁路沿线”。在2001年9
月独立影象展中,在DV青年的口碑里,它被屡屡提及并予以不同置评,他的技术多牛比呵或他的技术也没
什么了不起。
  可是,如果你不躬身钻进他们窝棚,如果你不能看见他们困苦中的笑容,不曾触知肮脏贫困后仍保存
的幻想与欲望,如果,你不是和他们同行、交谈并相互改变,那么又是什么在打动我们,让我嗓子发紧,掌
声热烈?
  你问我,北京半年,我都看了些什么。恩,我看了几次影展,有DV,有胶片,有记录片和剧情片,我混迹
在酒吧或北大清华的学子中看小电影,和导演交谈与影迷聊天,同时打理着自己的一份工,有关时尚,虽然
我并不时尚。
  每次影展都会引发质疑:为何有这么多民工三陪小姐或残疾?是因为他们比较容易接近、因为困难
引起怜悯、因为我们太物质的良心需要施舍?
  可影展完毕,这问题还会纠缠你吗?饭桌上我们聊些什么奔波里难道我不是想着出人头地?

  除夕。春节晚会。
  周迅和陆毅唱了首小柯的歌,小柯,那挣扎在“天色将晚”中的钢琴诗人,只是岁月不留痕走吧小柯
走了小柯;而脂粉水亮的周迅,她还记不记得自己眼神空洞挨剧组试戏的日子,相信会有成功,会有奇
迹?
  “让我们出发,去采一束最美的鲜花”,会不会,每个人在最开始时,都曾以为自己的出发是朝向最
美,向圣洁之地最终得以仰见星辰?

  只是,在出租车的换乘之间,在饭局与饭局之间,在仓促怀旧和匆忙追赶中我忽然不那么确定,不确信
自己在追赶什么。如果你知道,请你,告诉我。

  火车在白色垃圾中穿越大地,一个叫“泻停封”的胶囊在广阔围墙上向旅客频频问候。回到老家,吃
惊于它的衰败,走在积满灰尘的老街,两边墙壁,刷满性病广告,那旧尘新纸如同寿衣,宣布着不容置疑的
死亡。
  我攒够了钱冲进去的新华书店呢?我边看电影边漏雨的电影院呢?是我长大了还是你变老了,亲爱
的,你告诉我。
  或许,也还有生气悄悄迸发,比如年画摊上,谢霆锋取代了小虎队,比如影碟店和网吧的兴起。而哪里
会有颗薪尽火传的火种,给爱逃课爱发呆的孩子,哪里?
  我打量那些环城路突突驰过的拉煤车,97年,跟一位朋友聊萨特加谬厌恶与恶心,第二天,他告诉我,
在旁边听的另一位朋友,连夜搭一辆拉煤车到郑州买了一套罗素,他惊恐不安,他充满焦虑。拉煤车在省
城与县城间拉起一道黑色文化之旅。
  外省,县城的文学青年总不可避免的身带这些悲壮与滑稽。
  那位朋友大概已结婚,再不会为什么思想不安恐惧了吧。有时我碰到他租影碟,听说,只要得过奥斯
卡之类的的片子他都要找来看看。
  文学青年,很长时间它将继续是个笑谈,一如现在的DV青年。风自王朔来,只是已过了十多年,我们已
拆出这么大块空地,却为什么还不去修建,因为不知该拿什么去建筑,因为手里的每一块砖都被血泡过被
嘲讽过被放声大笑过?

  “谁此刻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
  一直到24岁,我才读到里尔克的这首诗。很久不去老家的书店,那里,还有诗吗?

  我答应要告诉你,为什么,我一定要离开老家。你注意过吗,一过11点,这里,几乎所有的灯都被熄
灭。躺在床上才发现,之前,没有一分钟是属于自己。而一天就这么过去。
  我真怕那些独自不睡的夜晚,我只是不肯睡去,好像这样,这一天就没有白活。

  你笑了,你说北京的生活有意义吗?
  至少到半夜,站到阳台,这个城市还是活的,还有情侣走过,有出租车匆匆忙忙的奔波于欲望。而且,
谈笑的、往来的,我们至少是在文化中心,吃文化饭见文化人。
  我只是。。。不太敢看你狐疑的笑容,我没有说,尽管如此,我并不比在县城时离文化更近,再没有昆
德拉、王小波那样的惊艳,是我迟钝了,还是文化衰老了,谁知道,请告诉我。

  离开北京时,我跟司机说去西客站,他说,你住那里?我含糊过去。
  再前一个夜晚,给司机一百块问能找开吗,师傅说能,“外地人都走了,就不操心假钞了”。
  不知为什么,我没有告诉他,我也是个外地人。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喜欢好心的说,你一点不像外地人,你没有外地口音。而我早分不清这是不是赞
许;正如在介绍中,说完自己是河南人后总紧跟一句“没关系”——因为,我已经预知了那一刹的错愕回
神?或者还有难堪,当你刚刚骂过河南人?可是可是,真的,没关系。
  是否我也憎恨我的出身?那闭塞、陈腐、狡诈而又貌似忠厚的面容?我憎恨那贫瘠的大地,不能给
人精神或物质上的任何丰厚,于是传销来了,于是大法来了,在轰轰烈烈的人潮中我听到心在哭喊着无
依!给我们,给我们以金钱,如果不能施我以信仰!
  离开那里,是否就可以不看不听?张元拍了《疯狂英语》,他注意到城市集体无意识的蔚为壮观,那
么,你们呢?你们呢?谁来注视你们,我在传销中伤了亲情折了金钱的兄弟,我痴迷完满在此之前追看格
格皇上的妈妈,我不声不响投水自尽、被救后安生一辈子的婶婶,你们的反抗,激怒,和最终的无告无依,
顺服顺依。
  我的家,就在那,黄河边,那里的口音,可用来谈笑,用来佐餐。
 


            接头暗号

  在“保持联系”里,我提到自己常沾上蓝色墨水的指头。有人提醒我,杜丽也写过一篇“蓝色手
指”。后来,我见到杜丽,我说你的蓝色手指呢?她毫无防备的展开指关节,很干净,但有创茧。她到现在
都用笔写字而不是电脑。
  其实,我是想把蓝色手指变成一个接头暗号,全世界用笔写字的,碰上了,伸出手指会心一笑——那有
多壮观。
  这样的暗号还有很多,比如,读书笔记。
  你的姐姐或妹妹有没有几本贴了贴画,工整抄录席慕容的笔记本?你呢,有没有软硬不等的读书笔
记,从金庸、到王小波,从钱钟书、到卡夫卡,甚至,也有余杰,或者,还有余秋雨?
  爱看书的孩子都爱抄书,不是吗?看到一段好句子,如果不把它抄下来,简直要心痒到抓耳挠腮啊。
抄下来,固定在我白纸蓝字的格子里,仿佛那段字就属于了我,还有句子后的美好。一位同事抄了十多年,
有四本16开沉甸甸的笔记,她说,她想把它们再翻抄一遍;见招曾想做一本都是读书笔记的书,纯粹的清
汤寡水以文会友,我说好啊,让大家翻出几年十几年的笔记,说出看到它们的年纪与心情,让河与河交汇,
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流相同的泪,让我们,为我们还来不及相识的读书岁月浮一大白。


              告别的年代,我们的饭局

  跟30岁以上人吃饭,饭局通常有变集体怀旧的危险,比如与见招,以罗大佑始,以罗大佑终,概莫能
外。
  尽管我们会忘记歌词,尽管我们容易走调,尽管肚皮上的脂肪让我们不太敢纵情啤酒,除去这些,一局
下来,仍可以撰写一部中国流行音乐史。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射雕引弓总有挫折打碎我的心,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告别的年
代分开的理由终不需说出口。
  见招说,以前大家见面就是比记忆,哪段话在哪本书第几版印刷量多少,渐渐家事多了记忆退了就比
“掰书”,说到哪一段,蹿至书架前找出来翻到那一页也能服人。那时,除了麻将就只有看书。
  而现在,大家进来都会背一包影碟,以DVD的收藏来判断权威,比如见招就会说“我家DVD碟片的藏量
是3000张,这一点甚至不比比尔.盖茨寒酸。”并因此幻想抱的美人归之类的。
  有人说寂寞鬼是个维多利亚式的贵族,喜欢看维多利亚式的黄色小说,他镇静自若地说:要看,我也
是看黄色光盘啊。
  本雅明哀伤预言一个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迪斯尼与日本动漫合力宣布读图时代的扩张,FLASH是网
络新人类的心肝宝贝,而电影,电影是昔日文学青年最后的庇难之地。
  我们有DVD,有世界所有大师毕生的信念、技巧,答案或未解,八块钱一部,如果你有足够耐心,一笔金
钱,你就能买齐。
  可我看不到真正观感,我看到开清单,旁征大师博引理论,我看到跟风炫耀,在时尚的皮毛上飞翔对画
面的简单诠释——这充满欺骗与歧路的该死画面。“人人都说我爱你”,伍迪艾伦的这部片名,也许可以
作为读图时代,DVD收藏者对DVD的全部渴求,以及所有焦虑。
  我并不想说,八十年代的读书气氛一定好过读图时代,也不以为,把尼采康德生啃一顿侃侃而谈就比
看了《蓝宇》《昨天》到网上手舞足蹈的高明。如果那些语句画面不能刺痛你窒息你融合你改变你,尼
采对你又有什么用,蓝宇对你又有什么用?

  还是回来饭局。不止一次听见招提刘小枫,在介绍自己,或引介别人。可你还能读进去读懂他吗老
六?我不能。我看完能找到他的所有书,大段大段的抄与背诵,我以为他会改变我一生。
  可是,人幸福以后,就很难懂得苦难了吧。我说,在几杯啤酒之后迟疑的说,并深觉在这样时候提起刘
小枫或苦难是多么不合适宜。
  饭桌上莫谈文化吧兄弟,我的发了福的兄弟,我记忆衰退的兄弟,我淘碟时间超过看碟时间的兄弟,我
心不肯死的文学青年,在北京的饭局我们不止一次的相遇,你们大多玩过乐队出过专辑,迷墙和罗大佑是
我们的集体记忆,长发牛仔靴换了板寸革履,你们下完围棋放下吉他进了网站,而现在,在烟雾缭绕与饭菜
之间,目光平静,回忆或吹嘘。
  “打开这深夜,抚摸寒月光,我只想走进圆月亮。依旧太寂寞依旧太凄凉,重复着孤单的飞翔”,我一
直记得这首罗琦唱的“回来”,有一种孤独奇特的气质把它和青春的绝望希望扯在一起。它的作者如今
成了网络作家,我见到他,在饭局上(还能在哪里?),他为要不要吃一个狮子头计算半天,吃下去赌咒发
誓要回家与健身器搏斗半小时,席间还有位我喜欢的作家,他们讨论彼此的肝脏心脏减肥羽毛球。
  跟一位朋友吃饭,他点饮料,我要茶。我说尽量别喝含糖饮料会发胖——“我不用再克制,因为我已
经老了”,他平静打断我、说。
  仿佛第一次,我清楚听见与时间角力的声音,我贪婪的看,心在蓬松光线中轰然有声。
    “ 阳光照过中庭 / 你有些夸张地闭上眼
    呼吸着我们的优质空气 / 于是
    我可以 / 肆无忌惮地 / 端详 / 你的脸了
    我的爱人 / 我一生的爱人
    你可真老啊”


  你问我,到底想说什么。让我想想。

   从读书时代到读图时代,从繁华北京到衰落小城,从少年意气到颓然老去,时间如此坚忍长绝,令万
物倒塌面目全非,那废墟里企图重建的、那迷路中犹自仰望的,是你、是我,又或者,只是我的幻觉,再一
场骗局?
  如果你知道答案,请你,请你一定告诉我。
2002年/2/15日
绿妖。



保持联系
北野武的暴力与深情
有时跳舞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
追赶
Previous PageNext Page


看留言 | 写留言 | 回家 | 大门口 | 泡网俱乐部




Copyright © 1998-202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