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网络上的行为和语言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除了逆来顺受,我们是否还有反攻
可能。
比如大型社区西祠网站,提供一项服务:当你加某人为‘好友’,该人登录西祠时你可
以看到,包括他是在‘看帖子’‘发帖’‘写留言’或者‘发呆’。这无疑是对隐私的一种侵
犯,但同时,被加为‘好友’的人也可以知道都有谁在注意自己,通过同样的工具箱功能。
偶然一次我用了该项功能,发现自己被许多完全不认识的古怪名字加为好友——那感觉就象一部电影名
字:‘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做了些什么’!而他们则可以暗笑着说:‘我知道你在西祠做了什么!’
该项功能中的‘好友’也相当让人困惑,如果我要加一位师长方便联系,这个名字会
不会让我裹足不前?无论如何,用‘好友’概括你要加以注意的人群总令人犹豫——那么用‘亲
人’?——别逗了;‘爱人’?我倒。。。
号称网络第一寻呼机的OICQ的分类也相当粗疏:‘好友’、‘陌生人’‘黑名单’。
‘好友’带给人的心理不便不再赘述,‘陌生人’的单独列出除了让你知道一些人在你心中的地位(好
友还是陌生人),还给粗陋的网络语言平添许多诗意:‘熟悉的陌生人’‘天堂里的陌生人’,还有,
‘只爱陌生人’。。。想一想,谁是你的陌生人,在夜夜不同的名字和口气中熨贴着你的寂寞。
OICQ和一切即时联系工具一样,带来方便同时也创造了麻烦:总有一些曾经亲近的人你不想再亲
近,一些时候你不愿和某人交谈。于是谎言产生:‘隐身登录’、让别人以为你不在,而你隐藏在灰暗
头像后面挑选或等待自己愿意与之交谈的人。问题又来了:当大家都用‘隐身登录’后,所有人的名单
都是一排灰暗,所有人都在等待有谁的头像率先点亮。。。于是麻烦再次光临。
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OICQ已经开发出私人定义:针对某个人,定义当他在线你是否隐身。。。
区分隐含着歧视,到此为止,网络寻呼机彻底变成势利的看门狗,门缝看人择人而吠。
网络的另一大基地是BBS,如果说OICQ上‘撩’(聊)友见面大都是单线联系,同一个BBS网友见面
则多如班级聚会。据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网友聚会都已有了固定时间地点与一定消费规模,起码这比
网上卖豆腐更能让酒店经营者为电子商务鼓掌欢呼。。。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BBS大了什么人都有。
又有一些名词应运而生。比如“大ID”。您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你不知道,说
明你还在菜鸟级蹒跚学步。‘大ID’,一些在网上强势存在的名字,大到华语网络的国际性
明星,小到各个BBS菜园子里自己长出来的老大,如果你不知道这些名字就会遭到一些‘骨
灰级’‘元老级’人物的白眼。。。
看,我们又从一个名词摆渡到另一个名词:‘骨灰级’‘元老级’。在某些时候这两个名
词的含义是相同的,但也会有一点细微的分别。
‘骨灰级’:相当于武侠小说里退隐江湖的昔日枭雄。如果你看到一个论坛里有人战战兢兢的询
问:‘您是某某吗?您真是某某吗?’,那肯定就是枭雄重现,如果进而还有‘真是某某?撤。。。’
的惊呼,几乎可以肯定有一场血雨腥风在若隐若现的酝酿或化解。。。
‘元老级’、比‘骨灰级’稍微温和的称呼,如果有一天,论坛里一人短短帖子引来
回帖无数,且讨好献媚不遗余力,而此人又极为陌生,则为‘元老级别’无疑。顾名思义,元老,就是
BBS创始时立下汗马功劳,后金盆洗手归隐山林之人。如果你够耐心,把BBS的页面向前翻一百张,你会
看到这个名字叱咤风云显赫一时。
可是我要大胆从‘元老级’中分出一种类型,单独排列:‘神仙姐姐’。
哪个BBS没有一两个‘神仙姐姐’,曾经以文字倾城倾国,继而或转向传统媒体或不知所终,但同
样都是渐渐的淡出网络。。。
留下的土匪(不好意思,又是一个名词,专指混迹BBS多年资深男性网民)们却还在
痴痴的等痴痴的想。。。她们曾经是一群人的梦想,慢慢成为虚幻网络一段段传说。
因为她们冰雪聪明的文字,空虚的网络变的令人怀念,恋恋网尘,字字飞舞。。。 不知不觉间,网络以强悍或微弱的手势修改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反击或者接受,行止之间,是漫无
边际的迷惘和渴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