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知道越王勾践,那么你知道越王勾践之父允常吗?也许你知道筑有越王殿的卧龙山,那么你知道长眠
着允常的印山王陵吗?——2500年前,君王允常将他的身躯托付给了越国的青山绿水,同时也给世人留
下了千古的谜团;2500年后,考古学家们通过漫长的寻访和历时两年的艰苦发掘,终于使这座沉埋地底
的越国王陵重见天日。这,就是绍兴的印山王陵。
距古城绍兴城区10余公里,在绍兴兰亭镇木栅村西南约1公里的地方,有一座方形高耸的小山丘,俗称印
山。这里与《越绝书》记载的春秋时期的“木客大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印山高26米,长350米,南
北宽约300米,整座印山即是大墓。在印山大墓西侧,有四座一字排开、大小相近的山丘,专家推测也是
王室墓冢。航拍的照片清晰地显示,印山四面环水,四边各有一条小路通往水流对岸的原野,中规中矩。这
其实是绕印山四周而设的曲尺形围沟(隍壕)。
说起它的发掘,还有一段曲折呢。1996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的专家和当地的文保
专家在顺道查看这里时,发现了大量的青膏泥、木炭、椁木碎片和明显的盗墓痕迹。沿着盗洞下到15米深
的洞内进行考察时,发现了厚达13米的人工夯土层,堆积1米、质地细密坚实的木炭层和竖立状设置的巨
木。惊人的发现使国家文物局决定立即进行抢救性开发。经过两年的艰苦发掘,1998年,印山大墓被评
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不仅被誉为“江南第一大墓”,而且被人们以“北有秦陵,南有印山”的
评价与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又经过两年的精心规划和景区建设后,到2000年9月28日才正式向世
人开放。
经过规划的印山越国王陵文化旅游区第一期占地8.38平方公里, 拾级登上印山,走进透明的展示厅,一座
“甲”字形的陵墓就出现在眼前。越王允常同他的儿子越王勾践一样,是越国的一位颇有作为的国王,在他
的治理下,国力由弱变强,不断向外开拓疆土,曾与东南另一强国吴国抗衡。印山王陵内形制奇特的木椁
室、巨大的独墓棺、高超的防腐技术和完整的隍壕设施,都充分显示出了这位墓主人不凡的身世。幽深的墓
道长达54米,巨大的墓坑长32米,以长方形巨木构成的长条三角柱形木椁室,是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
的、有别于以往矩形形制的三角形木椁,而且是一棵完整的树木制成的独木棺,结构特殊,营建讲究,令人
叹为观止。因历史上七次遭盗,没有发掘出人们期待的兵器、乐器、饮器,没有任何文字遗存,也未找到墓
主尸骨留下的痕迹,但印山大墓整理出的玉器、石器、青铜器、漆木器以及编织物等珍贵文物40余件,依
然以其精致、古朴的古越风情,在幽暗中熠熠生光。
静立在陵墓前,阳光透过有机玻璃撒下五色的光圈,不免有种时光凝滞,恍若隔世之感。的确,一些至今未
解的历史之谜让这座千年古墓依旧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比如,巨棺内为何没有尸骨留下的任何痕迹?王陵
内盗洞斑斑,究竟有多少文物被盗?陵内数百根重达上千公斤的巨木从何而来,又如何运入?当时的人们运
用什么工具将它们切割得如此规整又紧密无缝?整个墓坑是从山顶岩层向下挖掘而成,共挖去1.6万立方米
的石头,在缺乏铁器的青铜时代,印山王陵又如何挖掘而成?这些问号带来的回味,久久不能散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