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广州,就听说这里有一座哥特式的石筑天主教堂,是仿照巴黎圣母院的神韵建筑的,已有上百年的历
史,当地人称为“石室”。它的正名是“圣心大教堂”(SACRED-HEART CHURCH),平白地让我心有戚戚。 于是在一个雨后的黄昏,我穿过老街,站在它面前。我立刻被一种精致而不张扬、高贵而不失平和的美震
慑。遗憾的是来得不巧,连院子的门都关着,我只能隔着雕花的铁栏围着教堂漫步一周。从正面看,主体并
列着两座高高的尖顶,其中一座墙体上镶嵌着标示罗马数字的大钟。灰色的大石块表面未经打磨,简洁中沉
淀出岁月的厚重。一根根外加的石柱雕刻精细,用来打破大块砖石结构的沉闷,柱端有翻卷的云朵般装饰。
正门尖圆形的拱形框架内边镶有层层饰线,仿佛层层潮水退去时在海滩留下的痕迹。最有特色的是门正上方
巨大浑圆的窗,采用了石窗花格,由红、黄、蓝、绿各色玻璃拼成,是些本很普通甚至有点儿俗艳的颜色,
却因为特定的比例而展现出浓浓宗教味的、安静的缤纷。侧面多是高大细长、有少量石窗花格的尖角窗,一
样的彩拼玻璃,更简单的几何线条,感觉象蒙德里安的以线条、色块分割为特征的现代画作品。这些特殊的
处理,让人细细体味猜测所谓“哥特式”建筑的含义——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背出这一中世纪在西欧和中欧盛
行的艺术风格的定义,美本来就是可意会而难言传的。 夏日广州的雨来去匆匆,这时夕阳的余辉勾勒出教堂的清晰轮廓,给冷色的灰抹上一层温暖的黄晕。教堂前
高大挺秀的几株棕榈树经过雨水的冲刷,在洁净天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青翠,南国风情在不经意间弥散开
来。 第二次特地挑了个礼拜日,一早赶过去,弥撒已经开始。我怯怯地走进去,寻了一个角落坐下,不敢也不忍
惊动虔诚的教徒们。早晨的阳光被彩色玻璃滤成柔曼的轻纱,窗缝中射入的一注注阳光在空阔的教堂内纵
横。白衣灰发的神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祭祀。充当辅祭的四个白衣少年,一脸与年龄似有些不相称的安详表
情。袅袅的青烟从少年手提的吊炉内冉冉升起,据说是代表虔信者的心一直升入天国与天主同在。 白衣白裙白头纱的女修生弹起了风琴,修长白皙的手指在琴键上舞蹈。歌声响起,简单流畅的旋律,单纯得
没有任何技巧的歌唱,因为教堂巨大肋形拱顶下的大空间造成的回声(或者仅仅因为特别的氛围),歌声显
出十二分的纯净与和谐,令我不自觉地联想起恩雅的天籁之音。——遥想她也一定曾在教堂圣歌的优美飘渺
中迷失,如此刻的我。 告别圣心大教堂,仍然怀有一份心动,为它外观的异国之美,更为它内在的氛围之美。它是这座繁华都市中
的一方精神花园,不管信不信教,你都可以在这里寻得片刻安适和宁静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