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三毛
-2001/4/5

三毛走的时候,我13岁。
当我的女同学们在读琼瑶的时候,我在读三毛。
十年生死两茫茫,我仍惦着三毛。

我读的三毛的第一本书是《雨季不再来》。当时小学三、四年级吧,觉得书写得很淡很无味,记住
的只有那本书的淡蓝色、有点忧郁又有点空灵的封面。
真正喜欢上三毛是小学六年级读《撒哈拉的故事》,惊异于三毛的敏锐、细腻的感觉和笔触,把艰
苦的沙漠生活描写得如此多彩而且充满了人情,漫溢着乐观和对生活、对生命的毫不掩饰的热爱。于是开始四
处寻觅三毛的作品,一本接一本的读,越读越喜欢。
印象中三毛不喜欢堆砌形容词,在她的作品里没有色彩浓丽的辞藻和大肆的铺陈渲染,她的文字很
清淡很温情,在很本色的叙述中展现她的幽默、她的洒脱、她的善感,象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抚摩心底温柔的角
落,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她吸引的就已经沉浸其中了。
记得她有个比喻,大意是“那种老友重逢的喜悦就象一股细细的水流缓缓流过干涸了一整个冬天的
小河床”,也许今天看来很一般,可是多年前第一次读到时,我的确被感动了,我觉得我想要表达的情绪被这
个精灵般的女子很随意地说出来了,说的就是我一直想要表达却没有找到合适出口的那一层微妙的东西。还有
《滚滚红尘》里,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一句情话:“从此以后,你就是我的故乡。”我一直认为这是经典情
话,没有夸张没有招摇,就是一种在平淡中动人心魄的依恋和信任,一种浸润了亲情的爱情。还有《背影》,
写亲情之重,还是白话一样的口吻,还是无可抵挡的情绪的真情流露。大学里有天深夜熄灯后,在被窝里听电
台节目,有人在读这篇文章,她读得并不好,我却流下泪来——那时那刻想到的是我成长的同时,父母的迅速
衰老。
当然我也并不是欣赏三毛的全部。我欣赏《万水千山走遍》里云游四方、朋友遍地的她,欣赏《我
的宝贝》里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乐趣的她,欣赏《谈心》里开朗豁达、善解人意的她,欣赏她对爱情的全
心投入,欣赏她对金钱的淡然处置,欣赏她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但不欣赏她的自恋和自闭,尤其是《梦里花落
知多少》里那个把自己关在家里,把窗帘缝成衣裙的自闭女子。我能体谅她的“用情太深”,但我还是喜欢乐
观热情、充满生活激情的她。
三毛的谜一样的离去也曾让我伤心迷惑。不过我想,她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她有权利选择她
浪漫的生,也有权利选择她神秘的死,而且我相信她离开时仍然是热爱生活的,也许正是因为她觉得有什么妨
碍了她更好地享受和热爱生活,她才选择逃离。
十年过去了,对这个并不美丽但很有魅力的女子的所谓“揭密”很多,我反感所有伤害到三毛迷们
感情的东西,因为那些都是无意义的。这个女子用她的生命留下了清新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人们的喜
爱和怀念。身后之事,还需要理会吗?
三毛,平安,快乐。


关于70年代与80年代 -2001/4/2
不是情书的情书 -2001/2/10
一只猫的生活观点*2 -2001/2/5
一只猫的生活观点*1 -2001/2/2
情敌知己 -2001-01-30
Previous PageNext Page


看留言 | 写留言 | 天马行空 | 打开西窗 | 大门口 | 泡网俱乐部




Copyright © 1998-202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