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70年代与80年代
-2001/4/2

常见到这样的说法:1970年代的人是尴尬的一代,或者是“多余的一代”。虽然内心深
处有抹不掉的理想主义情结,总的来说,倾向于也差不多适应了新派思维。

作为70年代后期出生的我,基本同意。我的感觉,我或者说与我年龄相近的人大约都有
以下几个特点:

1、 位于传统与叛逆的边缘。对许多传统的道德准则在心底是基本认同的,但看到这些
准则被社会异化并由自己并不真心钦佩的所谓权威宣扬,则免不了心生反感。对更新锐
一派的叛逆权威、叛逆传统、甚至叛逆社会的做法,会表示一定的理解,但并不接受或
实行。

2、 强调个性的张扬。独立性强,强调自我意识,往往是在与父辈激烈的观念冲突中成
长。集体主义的观念明显比父辈欠缺。个性的张扬表现于服装、言谈、行为方式,强调
个性自由发展本非坏事,却常因为缺乏思考而流于浮躁。有的时候会找不到归属感。

3、 实用主义。比如大学里用的时间最多的往往是英文和电脑。当然不是说这不好,而
是觉得我们少了一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热情,也少了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静下
心来思考的时间少了,对社会的关心少了,也许是好的匠人,却少了一些责任感和判断
力。

4、 乐观。但其实也可以说是天真和简单,因为从小到大没有经受过什么大波折,以为
生活就应该是顺利无波澜的,于是从来不考虑困难和挫折的存在。这种乐观比较脆弱,
很容易受打击,所以也就很容易激动、容易不平。

5、 补充一点,70年代前期的人比后期的更有激情和责任感,也许是岁月的磨砺带来的
稳重和清醒。


80年代的人我接触的不多,不太好妄加评论。看到过这样的说法:现在网站的编辑多是
1980年代左右的人,新得比较彻底,没有理想主义的羁绊。这样营造的网络环境很新
鲜,但有时也难免矫情地试图使自己有些“深度”,毕竟有点儿勉为其难,这是网络环
境的先天不足。


比较同意。印象中80年代的人都比较新锐,比较开放,新潮大胆,比我们70年代的人更
容易接受和亲近外来文化,更多以自身的喜好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比如哈日哈韩族的
风靡,我们会站在一定距离观看、感觉,而他们直接就模仿了。其实80年代前期的和70
年代后期的很相似,变化是过渡性的。不过,80年代的新锐倒着实冒出了几个有争议的
目标。比如韩寒,比如满舟。


不是情书的情书 -2001/2/10
一只猫的生活观点*2 -2001/2/5
一只猫的生活观点*1 -2001/2/2
情敌知己 -2001-01-30
小梦颖,让我牵你的手 -2001/1/15
Previous PageNext Page


看留言 | 写留言 | 天马行空 | 打开西窗 | 大门口 | 泡网俱乐部




Copyright © 1998-202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