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真的很在乎
-——美丽与残酷之初恋

1\
莫名其妙地头痛,请了两天假,手头积下了很多活。周末,她不得不强打精神去公司加班。见鬼的
OFFICE LADY,所有的人都以为我在天堂,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位置在地狱。她诅咒着,还是习惯性地
拉拉套装裙的裙摆。
周末的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可以比平日自由些。她开了电脑,随手从隔壁的台子上抽了一张CD来
放。居然是姜育恒的老歌。带着茶的清香和温暖昏黄的日暮感觉,很舒服。有多久没有听姜育恒的歌了?她心
尖一动,模模糊糊有个人的身影掠过心头。挥去纷乱的思绪,她开始干活。
“……我潇洒,是因为除了潇洒别无他途……拥有你才有我该追逐的路……其实我真的很在乎,这辈子还有没
有我的幸福……其实我真的很在乎,不愿意夜夜用买醉来弥补……”歌声如水流泻,她忽然觉得自己的面颊湿
了,一边在无意识地跟着哼唱。这是熟悉到令她心疼的老歌呀。她也瞬间捕捉住了那个模糊的身影,是晓。

  那年夏天,是她先接到大学通知书的,一所大城市的名校。而先去报到的是晓,小城市的一所大专,是警
校。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车站送他。他强忍住眼泪紧紧握住她的手,把她的心也握痛了。临上车前,他送给
她一盘磁带:回去一个人慢慢听,好吗?她拼命点头。一到家,她就关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按下PLAY键。那是
他录下来的自己唱的歌。他唱歌很好,尤其是姜育恒和周华健的歌,几可乱真,他常说自己的代表作是《其实
我真的很在乎》和《让我欢喜让我忧》。她抱着心爱的小猫,边听边流泪,怎么都止不住。她一直都有预感他
和她不会有结果,可是她从来都逃不脱他的深情,从来。可是从此以后各分东西,还有将来吗?

  电话铃很突兀地响起来,她慌乱地抹了一下眼睛,强自镇定地拎起听筒。是男友达:晚上我来接你吃晚饭
吧。恩,你怎么了?她掩饰道:没有啊,可能头痛还没有完全复原吧。我忙完了打你手机。挂了电话,她站起
来去给自己倒杯水,却不小心撞上桌角,左手一扶,恰摁在文件架的尖角上,痛得差点扔了杯子。低头看手,
却很惊心地看到手掌里的旧伤口,是17岁那年的伤口。对,17岁。

  高二的暑假,文理科分班刚刚结束。本来她以为和晓会分在两个文科班,而且模糊中她甚至希望如此。她
知道他对自己好,但总觉得外向、自由散漫的她与内向、沉静执著的他不合适。她不想走得太深,虽然同学们
大多认为他们的关系已经非同一般。然而结果居然还是同班。那年夏天特别热,三四个同学一起去游泳。擅长
游泳的晓鼓励她跳水,大胆的她不假思索就跳了。意外就在这一跃之间发生了——因为她水性不好,选择了浅
水区跳,偏偏入水角度太大,几乎是垂直,她的左手不幸摁在池底的排水槽边缘。起初她只是觉得手上有一点
压力,当她从水底向上游时,却在水中看到殷红的鲜血从自己手掌中汩汩涌出,十分优雅地如薄纱般舒展漂游
在碧水中,仿佛在看MTV的水下镜头。出水的刹那,她听到了他的惊呼。他捧住她的手,拼命用唇吸吮着。他
给她披上他的衣服,就打车送她去医院,然后再送她回家。
  伤口深到了可以看到里面的厚实的肌肉层,把家人也吓坏了。而她笑笑说不疼,只是不能出去玩了。晓于
是隔三差五地来她家,给她带来书和磁带,陪她聊天,陪她逗猫咪。她发现他左臂有了一个十字形的新伤口,
一再追问之下,他吞吞吐吐道:那天是我不好,我应该先潜下去摸准排水槽的位置再让你跳的,我想你一定很
疼……她听不下去了,脑子里忽然跳出一个词“刻骨铭心”。这一刻她意识到,即使她有意识地疏远,他们之
间是必定有故事发生的。
在上大学之后,他才向她交代:其实那次分班,他是暗中做了手脚的。他家里和学校教务处的老师很熟,就在
分班时把他们编在了一起。她听了,不知道心里是酸还是甜。//

2\
她回到桌前,收了收心,把视线投向电脑屏幕。就在这时,开着的OUTLOOK EXPRESS窗口出现新邮件的提示。
是一位北京的朋友,说故都的秋美得明朗而残酷,要她一定要在冬天之前去北京看香山的红叶。北京……北
京?她刚刚收起的心绪又散了开去:如果不是因为北京,也许所有的故事都不会发生了。

  那是高一的暑假。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体骨干北京夏令营。她没有想到晓也在其中。在她的印象中,他
是个极其内向,喜欢灰色服装,长相有些时尚的酷感的男孩。他和她同班整整一年中说的话都不会超过10句。
她觉得自己和他是两个世界的人,虽然他是个外表挺讨女孩欢心的BOY,她就是没有在意过他。
  10个少男少女在北京的10天朝夕相处,很快就成了很铁的朋友。熟了的晓也不再沉静,他唱京剧得了个满
堂彩,唱姜育恒和周华健的歌,唱得她心惊——那是她最喜欢的两个男歌手。在游玩和活动时,晓话不多,但
总是处处照顾着她,细致入微,仅三天之后,同学们就开起了他们的玩笑。她大大咧咧地一点也没有往心里
去,只是觉得这个朋友还不错。
  开学之后,大家发现晓有了变化。他开始穿色彩鲜艳但不过分张扬的衣服了,他开始比以前爱说话了,他
出现在运动场上的次数比以前多了,他在集体活动时大大方方地唱起姜育恒和周华健的歌了。而大家不知道的
是,他开始每月买《读者》——她最喜欢的杂志;他开始每周给她打电话,不多,就一次,在周末,但总会聊
很久,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煲电话粥”。可在学校里,他还是一副酷酷的样子,和她也不多说话,更多
的是偷偷地盯着她活跃的身影。

她轻叹一口气,那是10年前的事了。10年前的夏天没有雨,10年前的秋天没有风。眼看2000又快要走过了,时
间啊时间。她的目光不经意地落在电脑旁放着的月历上——是达送给她的HELLO KITTY系列的,也难得工作那
么忙的他有这样的心思给她挑选她喜欢的小玩意。今天是几号?啊!今天居然是晓的生日!一算,26周岁了。
哎,从前的生日,她是多么快乐呀,那些可爱的生日礼物!

高二时,晓送给她一本书,《简.爱》。他曾经听过她用英文背诵简对罗切斯特的那段经典表白“……IF GOD
GIVES ME BEAUTY AND WEALTH,I WILL MAKE YOU UNABLE TO LEAVE ME,JUST AS I DO NOW……”,就
一直记在心里。高三时,他送给她一副羽毛球拍,然后就趁此约她周末大清早到校园里去打羽毛球。她的球技
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虽然算不上怎么好,但对付一般的女生,还是有余的。大一时,他送给她一只精巧的首
饰盒,里面有一条金砂石星形坠子的项链,还有一些灰白色的小干果。她问那是什么,他说那是豆蔻,一共20
颗,是他从中药店里买来的。她出了神,她不知道这个内向的男孩子哪里来那么多浪漫主意。大二时,他送给
她一件温暖的毛衣。大三时?大二的暑假,等不到大三初秋时节她的生日,他们终于结束了四年的感情,散开
了曾经牵在一起的手……
晓的确是很用心的一个男孩子,是痴情执著细致敏感的那种。她还记得高三时一次历史老师要求写文章,她四
处向别人借《三国志》。周末,他忽然满头大汗地带着书来了,气喘吁吁地说:“我打了好多电话,才从以前
的同学那里借到。”后来是大二时的一天,他要她猜那套书是谁的,“是一个我们都认识的人”。她猜不出,
他说“是我那天刚去买的”,很淡地笑了笑。//

3\
电话铃再次打断她的思绪,还是达低沉而充满磁性的声音:忙完了吗?她答道:再过一个小时吧。他叮嘱道:
别太累了,好好照顾自己。这普普通通的一句“好好照顾自己”,又一次触动了她,那是晓最常说的一句话,
她一听到,眼前就会浮现晓深情而牵挂的表情,让她的心每每疼痛不已。

高考之后的夏天是个酸涩的夏天。成绩优异的她考得不理想,日夜忐忑着能否如愿进入第一志愿的学校和专
业。她依然笑着,却不敢正视阳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偶尔会从惊心动魄的恶梦中惊醒。迎考时未见消瘦
的她在这段日子里一下子掉了6斤肉,显出了玉树临风的身姿。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眉眼之间隐隐的不安也控
制了晓的情绪。他是那种在上下线间悬着的人,他的压力自不必说,却还要陪她,逗她开心。
那天一早,教务处的老师打电话过来,说第一批重点大学的通知书到了。她骑上自行车往学校赶,只听见耳边
呼呼的风声掠过。她接过那所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的通知书,却又不敢拆开信封,就怕不是自己最爱的专业。
当鼓足勇气拆开,确信自己美梦成真的时候,她几乎要一把抱住慈眉善目的教务处主任。与通知书一起到的,
还有一束礼仪鲜花。父亲的单位就在近旁,她抱着鲜花冲进了爸爸办公室,顾不上周围的目光是怎样的惊异。
晓听到这个消息就说,我们晚上出来散散步吧。那夜的月光是银色的,宁静而华丽。他们在水边散步,水上凉
风习习,水中星月片片。他说,我有礼物要送给你,闭上眼睛。当她睁开眼睛时,手掌上是一个小的长方的盒
子,轻轻打开:一块瑞士产的防水手表。是简单而不失精致的那一种样式。他的声音充满了关怀:我知道你爱
四处玩,防水的手表,下雨天也不怕了。希望你一直都带着它,就象我一直都陪着你。她说谢谢的刹那,感觉
到了离别的逼近。当两只手最紧地相握的时候,她知道他们的距离开始生长了……

她看了一眼案头与达的一张合影。达的笑容充满着自信,是而立男子的成熟和豁达。他曾笑说,我可真是好
运,让我碰上你这么合适的女孩,那时我真的很担心你已名花有主。她也一直没有告诉他,其实是因为初恋的
记忆实在太深太深,她才会在与晓分手后的很长时间保持感情的真空。可,她宁愿让爱着她的达认为那是缘定
的等待。

她真的认为她和晓的故事就将在送晓上火车那时起画上句号了。然而,她错了。离开家的第一个秋天,天空是
那样的碧蓝如洗,风凉凉地钻过毛衣,她抹抹湿润的眼睛,告诉自己是进了沙子。那个周末是她的生日,大清
早,管宿舍楼的阿姨大叫她的名字说有人找。她揉着惺忪的睡眼下楼,看到的是远处树下风尘仆仆地静立着的
晓。他的微笑令初秋寒凉的清晨忽然温暖起来。走到他面前的那几步路,几乎用尽了她毕生的力气。每一步,
都象是在汹涌的河流中逆流而上,时间也仿佛停滞了。当他用凉凉的手爱怜地抚过她的面颊时,她才发觉泪水
滑过的肌肤被秋风吹得生疼。
她一直都预感他们没有未来,所以她一直控制着自己。有时候觉得自己对他挺残酷的,他差不多每周给她写
信,而她一个月一封就算多了。女生楼的电话总是比热线还热,他每个周末的中午就会不停顿地拨上百次那个
熟悉的号码,期待奇迹的出现,而一旦接通,他总舍不得放下,直到她被四周等电话的女生盯得芒刺在背,招
架不住。
从第一次的不约而至之后,晓每学期都会过来两三次,比如她生日,比如圣诞,比如情人节。因为警校有严格
的考勤制度,他只能在周五晚点名之后坐夜车,周六清早赶到她学校,然后陪着她一整天,周六晚上他们就去
看通宵电影,或者爬进没有人的通宵教室里悄声聊天,到了周日上午,他又必须上火车,赶在下午6点晚点名
前回到学校。每一次来,对他的体力都是一种考验,差不多是整整48小时没有正常的睡眠,难怪他的面颊总是
这样的清瘦。//

4\
达对她说过,第一次见到你,我就知道你是个小野心家,你不会甘于平凡的生活。那是三年前她到这家公司来
面试时,当时达已经是这家公司的人事总监助理,他很出色,一直到半年前跳槽,他在工作上一直都很罩着
她。她欣赏达的睿智,他说的对,她不会甘于平凡的生活,这,也许就是她和晓最终没有结果的最根本的原
因。

她始终认为自己心灵上没有和晓真正融合过,但毕竟所有的旁观者都认为,他们是一对外表很合衬的情侣。她
一直不能对晓说出“爱”这个神圣的字眼,而事实上,她已经习惯了依赖他的关怀,不管这种依赖到底算不算
爱。她说不清楚和晓的疏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许她在忍与不忍之间摇摆,而事实上一直在做的。
大一冬天,她心爱的小猫咪咪死了。那只她和晓一起逗过喂过,脖子上还挂着晓买来的铃铛的波斯猫。她哭得
很伤心,在这个远离父母的寒冷的冬日。那个寒假,妈妈不知从哪里知道了晓赶夜车去学校看她的事,她说,
孩子,我们谈谈吧。妈妈用那双依然可见年轻时美丽神采的眼睛深深的望着她,并没有说多少话,却直直地击
中她最脆弱的心底。
妈妈早就洞穿了女儿的犹豫和摇摆——她是个心高气傲的小公主,她又是个完美主义者,在爱情中她寻找的是
一个王子甚至国王,而不是一个随从官;她寻找的是激情,而不仅仅是感动。也许她一辈子都再不会遇上象晓
这样宠爱她的人了,但她明白,晓不是她的王子。
她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想得头都疼了。她觉得自己是个坏女孩,她喜欢的其实是开朗幽默的阳光型的男孩,
而不是晓这样的阴郁型;她喜欢的其实是宽容豁达的给她自由的男孩,而不是晓这样的事事都要问清楚,敏感
以至到了多疑的类型;她喜欢的其实是能和她谈文学、谈艺术,和她一样爱好社交的男孩,而不是晓这样内向
到有些自闭自卑,与她缺少共同交流话题的;她喜欢有热情有抱负有野心的、能让自己欣赏和钦佩的男孩,而
不是象晓这样,安静而没有野心,只要能守着她就很满足。可她为什么还是和晓走到了那么近呢?她贪恋他的
宠爱,她依赖他的周到,她陶醉他的浪漫,她习惯了被他象公主一样崇拜着,捧着。扪心自问,她能一辈子靠
感动生活吗?她能保证自己遭遇激情时不飞奔而去吗?她能安于他的平凡,安于自己生活的平庸吗?答案是不
言而喻的。
她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她比以前用功了,大量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她比以前更活跃了,她的身影穿梭于校
园各类社团和各类活动。她整天一副风风火火的架势,只有在周末的晚上,室友们都和男朋友约会去了,她才
一个人躺在床上,细细咀嚼着孤独。她觉得自己好残酷,她觉得晓好无辜。但为了不让这个错错到不可挽回,
她决定慢慢疏远他,然后在合适的时候提出分手。她知道这段日子晓很痛苦,其实她的心里何尝不是小虫啮咬
般的一阵阵长久而心悸的疼痛?//

5\

在接受达之后,她从来没有后悔当年与晓的分手。达是她的王子,他无论在哪里出现,都能很快成为焦点人
物,和她相得益彰。他很忙,但这从不是阻碍交流的借口。虽然半年前他跳槽之后更忙了,有时一周只见1、2
次面,他们还是很容易找到共鸣。他是那种她欣赏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男子。而达,也对她独立的个性和
健康的恋爱心态赞赏有加。其实,那都是初恋时磨砺出来的。

都说大学女生是“大一土,大二俏”,她到了二年级时,真的回头率越来越高了。加上社团活动多,她收到的
小纸条也越来越多了。但令这些男孩子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活泼开朗的她一旦涉足感情,却难以接近,背地里
叫她“冰美人”。她是有自己的原则的,晓对她说过“四年中会发生很多变化,如果你遇上了比我更好的,我
会祝福你”。她想象得出他说这句话时的复杂情绪。她不会背负着一个痴情男孩的深情守侯去追求自己的幸
福,她没有那么不善良。即使遇上身边有合得来的男生,她在和晓了断之前都不会轻举妄动。
大二秋天,她写信给晓,第一次提出了分手。她已经心软了好几次了。在他赶来为她过生日的那天,她就想当
面说的。但当他拿出那件暖暖的驼色毛衣送给她时,她心尖一痛,到底没有能说出口。在他走了以后,犹豫了
好几天,她才痛下决心寄出了几经斟酌写好的信。没有想到,第二个周末,晓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在夜幕降
临时才匆匆赶到。他们很尴尬地一起吃完了晚饭。
夜色终于吞没了校园的一草一木,黑得凝重,也黑得令人莫名地不安和恐慌。她说,我们还是作朋友吧,我们
会是很好的朋友的。晓很坚决的说,我不可能和你作朋友,永远都不可能。如果我们真的不能再一起走,我们
从今天起就是陌路,就当是我们从未相识过。她以为自己是足够坚强的,她以为这段青涩的感情只是过往,她
以为她能够轻松地处理好这件事,她以为只是他变换一下角色而已,她以为……事实上,晓的一句话就把她击
垮了。他怎么可能这样从她的生活中消失?她怎么可能抹杀这些一起走过的记忆?他们怎么能够做到转瞬间从
情人到陌路?她开始感觉到心底的绞痛。她仍然明白分手是必然,但她开始怀疑现在的自己是否已经成熟到了
足以应付分手带来的一切震动。
她绝望地挣扎着:你为什么那么固执?你为什么那么冷酷?这怎么可以?晓面无表情,她知道这种内向性格的
人是真的会认死理的。她忽然安静下来,她在秋风中站着,目光穿过晓,投在不着边际的黑暗中,没有落脚的
地方。她仿佛看到自己的灵魂脱离了身体,无目的地在黑夜中游荡,泪水悄无声息地汩汩涌出。晓看着她空洞
的眼神,看着她憔悴不堪的样子,一阵冲动,把她揽入了自己怀中,孩子一样放声哭起来。她象是从梦中惊
醒,抓救命草一样紧紧抱住晓,“哇”地哭出来,哭得惊天动地。她感受到晓的年轻的胸膛的热气,但又分明
感受到他的手上传过来的彻骨的寒凉。果然,当两人的痛哭趋于平静之时,晓推开了她,硬生生地、缓慢而坚
决地推开了她,她那么清晰地感受到他推开她时恰到好处的用力程度,刚好把她推到了陌生人间的标准距离,
同时她也感受到他的心痛和他的决心。她知道终于结束了,终于没有挽回的余地了,那一推之间,她知道有太
多太多的东西已经改变。他们终于回不去了。
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泛着冷冷的金属光泽。没有云也没有星,只有风声的呜咽。女生楼早已关门了,别无选择
的,他们只好去他们去过多次的那一间没有人上自修的通宵教室,一前一后,保持着0.8米的标准间距。她觉
得踩下去的每一步都那么那么地不真实,她甚至怀疑莫非自己在梦中?
她心力交瘁地趴在第一排角落里的桌子上,带着未干的泪痕昏然睡去。而他,很显然是有意地选择了教室最后
一排对角的桌子,也把头埋在臂弯里,不再有任何声响。她在凉意的侵袭下不由得轻轻哆嗦了一下,可她知道
晓再不会把外衣脱下来温暖她。她意识到无边的寂寞和空洞向自己层层逼近。
漫漫长夜终于过去,微曦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正投射在她的脸上。她微微动了一下,醒了过来,枕在头下的胳
臂已经酸麻了。朦胧中感觉到有一只手在轻柔地抚摩着她的长发。她努力地睁开眼睛,几乎不敢相信——是晓
站在她的桌前,是晓的手,一如从前那样温柔地抚着她的头!晓的眼睛又红又肿,似乎整夜都没有合眼。看到
她抬头用迷惘的眼神盯着自己,晓忽然说:我后悔了,我真的后悔了,让我们再给彼此一点时间吧。她不敢相
信一夜之间会发生这么大的变故,直到晓再一次拥她入怀,直到晓的滚烫的泪滴在她脸颊上灼痛了她,她才肯
定这不是梦。她在痛哭中又妥协了。
还是一早的车,她在秋天早晨寒意逼人的校园门口,送晓上TAXI。晓没有想到的是,与往常不同,她也钻进了
车厢,对司机说:火车站。他们两人无言地对视着,心里乱糟糟得没有任何头绪。晓检完票进站了,他隔着玻
璃门挥手让她回去,自己却一次一次停步回首,隐约有泪光闪动。他每一次停下,她的心就被绞了一次。她最
终忍不住了,掉转头,掩面哭泣着狂奔出了候车室,奔出了他的视线……//

6、
达曾经问过她,他从来没有那么猛烈地追求过一个女子,而年轻的她是怎样做到收放自如的。她只是笑,她只
告诉自己——因为,是逼不得已,才在纯真年代,以一种残酷的体验让自己学会了收放自如,那其实是再痛苦
不过的事。因为这样的所谓收放自如,她曾在那么久的时间里都把自己包裹起来,拒绝真情来敲门。

晓离开之后,她陷入了彻底的慌乱。她提起笔不知该写什么,她拎起电话不知该说什么,她捧起书不知在读什
么,她坐在课堂上不知在听什么,她躺在床上不知想着什么。随时随地,她都有想哭的冲动。他们不尴不尬,
如履薄冰。他们努力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尽管彼此都清楚,其实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寒假终于到了,是她记忆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天。江南,下这么大的雪是极罕见的。她紧紧贴着玻璃窗,茫然地
盯着铅灰色的天空中不断纷纷扬扬而来的鹅毛大雪,感觉自己的手一点一点变得冰凉。她的手边是一个漂亮的
小箱子,是她刚回到家的那天晚上,晓送过来的。打开一看,全是她近四年来写给晓的信、便条、贺卡、小书
签、送给晓的照片和一些小玩意,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有些东西她自己都忘了是什么时候随手给晓的。她仔
细地翻看着,象是轻轻揭开尘封的记忆,仿佛有一双手,温柔而又不由分说地触摸、轻抚着她心底最敏感、最
脆弱的角落。当她看到箱子底有一枝书页中压平的干枯的桂花时,她的眼泪到底还是决堤了:那是她从校园的
桂花树上折下,夹在信中寄给他的。她当然知道晓为什么会把这个箱子送过来给她看,他猜的不错,这给她带
来了震撼。然而,又能怎么样呢?
她一夜没有睡,把自己保留的晓的信也翻出来读,又把自己的日记也翻了出来。回忆是一种细微的蚕食的疼
痛,令她不能自已。可是一旦强忍疼痛逼迫自己思考,她更清楚地看到了一直以来都潜伏在晓和她之间的不和
谐。在一起时,因为年少而忽视了心灵的交流,以为玩得开心就是一切;分开了,距离又成为一层美化的纱,
把彼此隔在一个可以互相欣赏、想象,却无法真正了解、磨合的距离。她翻到了一张照片,是外出游玩时一位
朋友偷拍的。照片上她仰头望高山蓝天,而身边晓的目光,定格在她的长发上。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分歧了,她
需要的是个和她一起仰头望高山蓝天的男孩,而不是仅仅呵护、迁就他。虽然许多女孩都以为被爱即是最大的
幸福,她仍坚持认为感动不能代表感情,被爱永远不等于相爱。
她还是硬着心肠又和晓谈了一次。他们都已经明白分手是必然的了,但也都明白现在分手谁都受不了。她小心
翼翼地再次提出试着做朋友。晓埋头沉默了很久很久。他抽出了一根烟,一点一点地把它揉碎。她的心头又是
一阵难过,晓原来是从不碰香烟的。他站起身,捧起漂亮的小箱子,步履沉重地走出了她的房间。他没有点
头,也没有说“不”。他的脸色阴郁一如落雪的天空。
她离家去学校的那天又下雪了。于是她错觉这场大雪从寒假的第一天一直蛮横地下到了最后一天。她想晓一定
不会去送她了。果然他没有来家里帮她拿行李。然而检票进站后,她发现晓站在孤独的站台上。他穿着全套橄
榄绿的警服,大盖帽衬着他轮廓分明的脸颊,透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沧桑。这是他第一次穿制服站在她面
前。他默默地帮她放置好行李,一言不发地下了车,转身前,轻轻握了握她的手。火车缓缓启动了,晓忽然立
正,对着她敬了一个标准的礼,坚毅的嘴角紧紧地抿着。她在这一刻看到漫天飞雪中他晶亮的眼睛,她觉得整
个世界都凝固了,只看得到晓的制服,晓的眼神,晓的嘴角,晓的手……那一刻她几乎想要跳下火车,跑到他
的身边,对他说:我们再也不分开了……看着那绿色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白茫茫中,她的心也成了白茫茫的一
片……

7、
达半年前辞职跳槽时,她曾经提出和他一起跳。除了因为他是她男友,还因为他是一个很好的上司和工作伙
伴。可是达笑说,你在这里还有很多发展空间,跳了可惜,而我老了,要有新鲜的东西才能激起我的热情。她
作势瞪了他一眼:还没满30周岁呢,就倚老卖老了啊。
达这才说,快了快了,又说,其实你在没有我帮助的情况下更能出挑。你是一个善于独处的人。我善于独处?
她轻轻摇摇头,再次陷入往事中。

那真的是一段可怕的独处的日子。她知道晓一定在那里,可是又似乎永远不会在那里了。她忽然很
怕晓不再给她写信。一周一信已经成为她戒不掉的习惯了。开学不久,第一封信到了。她在信的左下角编了个
1号。她以前从来不这样做的,因为她知道信会如约而至,而现在,她不知道这编号将在什么数字嘎然而止。
信还在寄与回,真的已经不同了。他们都还在说着身边发生的事,却再也不敢触碰心里的想法。
信,终于还是少下来,没有了往日的温度和频度。有一天,晓在电话里沉默了很久,然后说,知道吗?现在写
信已经不是一种幸福而是一种折磨了。她努力屏住呼吸,不知道能说些什么。晓说,不管发生什么,我永远都
不会恨你,我会离你远远的。她知道晓一直在为他自己打气,用他的执著和痴迷。当她听到他说“我真的很累
了,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时,她似乎看到剧本快要翻到最后一页了,而男女主角还在争执怎样的结局最
完美。
她的身边不乏追求者,而在她眼里,他们都是过客,就象她始终是他们的过客一样。她也听说晓的
身边也有了倒追他的女孩。没有约定的约定,让他们作茧自缚,谁都不愿迈出去,谁又都不想一直这么困下
去。故事快要结束了,他们彼此都心知肚明。

达曾经开玩笑地试探着向她求婚,都被她十分技巧地轻轻绕开了。他知道她追求完美,于是一次一
次自嘲为“嫁不出去的钻石王老五”。她不是矜持,是认真。她清晰无比地记得那天的生日PARTY之后,微醺
的达柔情地对她说出世间最动听的那三个字时,她突然加快的心跳和沸腾的热血。那一刻,她确定了达就是她
的未来。她只是希望时间的磨合给两人更多的默契。如果不是对感情的苛刻,也许她就不会离开晓了。

最难熬的大二还是熬过去了。暑假开始了。那是她和晓的故事开始的季节。分别了两年的高中同学
频频聚会,奇怪的是,只要她在场,晓一定不会出现,有一两次她没有去,听说晓却准时到了场。他们很少见
面,电话里也不知说什么好。她忙着实习,拼命给自己找事情做,填补空闲时的空虚寂寞,也逃避思考。
暑假在躲躲闪闪中渐近尾声。其间妈妈又和她认真谈了好几次。她已经挥起了宝剑,下决心要斩断
情思。那天她约了晓出来,在一间小小的咖啡座的角落里,暗暗的,隔绝了外面刺眼的阳光。她明显地感觉到
晓是有备而来的。她故作镇定:把你想说的都说出来吧。他说,你也肯定发觉了,我没有参加你在场的聚会,
我是想知道没有你的日子会是怎么样的。现在我发现,我可以扛得住,除了有点难过。他抬起头来,两行泪亮
亮地从眼角滑落,眼睛静静地盯着窗外。她忍不住想要伸手帮他擦去眼泪,结果还是在半空中缩回来了。他埋
头半晌,象是下了极大极大的决心,说,所以,我决定不再出现在你的世界里。接着是死一般的沉寂,令人窒
息的沉寂。直到被窗外慌乱的人群杂沓的脚步打破——台风突如其来。
他们走出咖啡座时,下午5、6点钟的样子,天却黑得象刚洗过墨笔的水,风呼呼有声,刮得路边的
横幅猎猎发抖。商场都提前打佯了,街上的车子在如注的白茫茫的一片大雨中缓慢而艰难地爬行。她仿佛觉得
又看到了寒假时的那场大雪。她试图撑开她的遮阳伞,只是徒劳,狂风中她几乎无法站稳。她恍然觉得这座城
市就要陷落了。
晓把衬衣脱下让她顶在头上,自己冲进雨里拦车。她看到他穿着白色紧身背心的身影在风雨中如此
孤单无依,泪水和着雨水流了满脸。总算逮到一辆空车,他把她送到了她家楼下,无论如何不肯上去擦把脸。
她把湿漉漉的衬衣还给他,一狠心,咬牙上了楼。然而她点亮了房间的灯向窗外望去时,看到晓仍然站在楼下
看得到她房间的地方,浑身淋着大雨,默默地回望着她的灯光。她心如刀绞,顾不得扫进房间的暴雨推开了窗
子。而在她推开窗子的瞬间,晓毅然决然地扭头在雨中狂奔起来,只有她的泪,和着雨水,仿佛永远都流不干
一样地流淌,流淌……

8、
她很久很久没有回忆往事了,每次想到初恋终结的那一天,她都会鼻子发酸。而达的体贴和深情也
是令她远离痛苦的记忆的原因之一,是他让她滋润于甜蜜的每一个今天。今天,今天是怎么了?到底是因为那
首老歌《其实我真的很在乎》,还是因为今天是晓的生日?算了,反正今天是干不好活了,不如明天再来吧。
她拨通了达的电话:你过来吧。

分手之后,晓就真的蒸发了。她给他写了一封信,没有回音,事实上她也没有期待回音。清秋时
节,她的生日到了。她傻傻地还盼望着能收到他的祝福,当然是落空了。她有那种一个锦衣玉食的富家小姐忽
然遭到重大变故而流落街头的强烈的失落和感慨,她已经太习惯了晓无微不至、无处不在的关怀。但不后悔,
决不。为了晓和她一生的幸福,长痛不如短痛。
接着就是晓的生日了。她寄了生日卡给他。接着就是圣诞了。她寄了圣诞卡给他。接着就是寒假
了,她终于没有拨他的电话。她是希望能继续作朋友的,伸出的友谊之手没有回应,再坚持就不免失之虚伪
了。所以她也不再联系晓,也不再刻意打听他的消息,只是偶尔有同学说起,她听个只言片语。日子也就这样
过去了。她常常会想起妈妈说的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这时她才相信,有些看似平淡的话,只有经历过岁
月打磨的人才说得出来。
她不知道他是否还在关心她的消息,这已经不重要了。她只是惊讶于他的坚持,5年了,晓从未和她
同时出现在同学聚会上,包括早婚的几个同班女生的婚礼。她试图谈过恋爱,却一一夭折:真命天子没有出
现;如果只是因为男孩对她好而接受,又有违她的本性。碰到达,是毕业以后的事情了。晓三年就毕业参加工
作了,听说工作很辛苦,他工作很卖力也很出色,只是一直不爱说话,一直没有交女朋友。原因,就没人能够
解释清楚了。

她站起身收拾桌上的资料,一会儿就收好了,而达还没有到。她忽然想,打给电话给老同学,转达
一下给晓的生日问候吧。很久没有问候他了,现在应该早已尘埃落定,云淡风清了吧。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剂
了。她随手拨通了当年同桌的手机,三分钟之后,她如木偶一样呆立在那里了——她听到的消息是:三天前,
晓因执行公务时与歹徒搏斗身负重伤住院,昨天深夜停止了呼吸……
达悄悄推门进来想小小地吓她一跳的,看到的却是哭成泪人儿一般的她。达轻轻把她拥入怀中,任
她的泪水湿透他的肩头,也不问她,只是爱怜地轻拍她的背。哭得几近精疲力竭,她总算顺了气,断断续续地
告诉达发生的事。达耐心地听她语无伦次地说完,很安静很沉着地说了一句:晓他是在用生命向你证明他不是
一个平庸的人。他是真心爱你的。我——也——是。
达捧起了她泪痕如阡陌的脸,心疼地吻吻她的眼睛:有句话我也一直想说——对你,其实我真的很
在乎。知道我为什么辞职的真正原因吗?这家外资公司不允许管理层与职员结婚,我想要娶你,所以我选择离
开。我已经等了半年了,等你答应嫁给我……
她刚刚被达吻干的眼泪再一次汹涌而出,这一次,是幸福的泪。
闪过她脑际的是古时西方一位哲人的话:相爱,或者死亡。
达拥紧了她:嫁给我吧。她终于含着泪,幸福而温柔地微笑了……



Previous Page


看留言 | 写留言 | 天马行空 | 打开西窗 | 大门口 | 泡网俱乐部




Copyright © 1998-202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